第1812章 买牛买牛(1 / 2)

约莫在卯时的最初几缕晨光中,林金辉的身影悄然出现在由军士们筑成的坚不可摧的人墙之后。

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腔,声音洪亮,“今明两天,此地将有草原上的牛、羊,以及突厥奴隶出售,各位可根据自家所需,入内选购。”

话音刚落,军士们默契地让开三条通道,犹如潮水般的人流瞬间涌入。

薛留一看汹涌而来的人潮,立刻高声喊道:“排队,注意脚下的横线,一伙人站一起。”

他们只在文城短暂停留两三日,时间紧,有些花销无需再增加,比如用石灰在地面画上显眼的痕迹。

军士们在泥地上,再如何用力划出的深刻痕迹,经过无数人踩踏,最终只能留下一点模糊的边角,难以辨认。

所幸,南衙的最终目的,只是是教会这些百姓排队,避免他们一窝蜂地挤在一起。

可惜人都是有从众心理,在陌生环境里喜欢“抱团取暖”,哪管天气是热是凉。

这时候,在一旁维持场地治安的军士就会强势介入,硬生生将人群分开。

于是,场地内就出现这样的奇景。两拨人相隔一两尺距离交头接耳。交换着各自获得的小道消息,他们最关心的自然是底价问题。

之前就有风声传出,南衙缴获的牲畜和人口价格仅为市价的几成,但具体的价格一直没透露出来,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五到六成,因为并州大概就是这个价格。

事实上,也确实差不多,只是略有上浮,毕竟还要加上南衙诸卫的“辛苦费”。

售卖的价格并没有固定,它是浮动的。最直接的规律就是——距离长安越近,价格越高。

百姓们怀揣着能凑到的所有钱财,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却又激动不已的心来到此处,准备购买今年家中添置的最大物件。

他们仿佛等待宣判一般,待临时客串文书的军士报出价格,心底暗松一口气,够了!

这个价格迅速传开,甚至飘出这片场地,向着山林乡野快速飞去。

军士见面前几人迟迟不动,脸色一沉,“买不买?不买就出去!”

微笑服务,那定然是没有的!若是有,说不定反倒将这帮百姓吓得退避三舍。

领头人连连点头:“买买买!”

军士问过领头人的名姓,随即手往旁边指,“交钱!”随即低头忙碌起来,书写交割文书。

数量如此庞大,自然不可能按照民间牲畜交易的模版来填写,那样一来,右武卫便是有再多识字会书写的军士,也忙不过来。

文书上无非写明三点:牲畜数量、总价、对接人。

这样一来,无论是交割还是百姓事后算账,都有了明确的凭据。

百姓们带来的铜钱早已清点完毕,串成一个个小吊,再汇集成一贯钱。

若是谁拿着一包散碎的铜钱来,右武卫可不会客气,直接连包袱一起扔回去,让他数清楚了再来,连根计数的麻绳都不会给。

三名军士迅速上前清点钱数,并随机从中抽出两贯钱,一枚一枚地重新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