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各处寻匠,暗筹军备(2 / 2)

找到破庙时,赵火正蜷缩在角落,身上散发着刺鼻的硫磺味。孙攸说明来意后,赵火惊恐地连连摇头:“不行不行!私制火药是死罪,我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不能再冒险了。”

孙攸沉声道:“赵师傅,我家主人能保你周全,还能给你家人安排好去处。只要你肯帮忙,这辈子衣食无忧。” 他又拿出一叠银票,“这是定金,事成之后,还有重谢。”

赵火盯着银票,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还是接过了钱:“我…… 我试试吧。但丑话说在前头,出了事,我可不会认。”

解决了京城的工匠,孙攸又将目光投向各地。他深知,卫所匠户作坊技术落后,难以满足需求,而边镇军器局因边防压力,制造水平较高,尤其是辽东。于是,他派亲信前往辽东,暗中联络当地匠人。在辽东,匠人们虽身处边镇,却同样受匠籍制度的束缚。

同时,他们还在河北暗中招募匠人,打造刀剑铠甲。

这些行动都必须隐秘进行,一旦被官府察觉,便是谋逆大罪。

孙攸每日提心吊胆,不断安排人手打探消息,确保行动不被发现。他知道,每一个匠人的加入,都意味着郭府离成功更近一步,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随着工匠们陆续到位,孙攸在全国各地,找寻隐秘之处设立了一些作坊。

铁匠们挥汗如雨,打造着锋利的刀剑;弓匠精心制作强弩;甲匠裁剪皮革、锻造铁片,制作坚固的铠甲;火药匠则在严密的防护下,小心翼翼地配制火药。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夜里,某个作坊,正当匠人们忙碌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孙攸心头一紧,赶紧让人熄灭灯火,隐藏起来。原来是官府的巡逻队接到举报,前来搜查。

“里面的人听着,有人举报此处私造军器,速速出来接受检查!” 为首的百户大声喊道。

孙攸强作镇定,走出作坊:“官爷,误会了。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手艺人,在此打造些农具。”

百户狐疑地扫视四周:“农具?我看未必。给我搜!”

士兵们冲进作坊,翻箱倒柜。孙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暗中示意手下准备反抗。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士兵突然喊道:“百户大人,确实只有农具,没有军器。”

原来,孙攸早有准备,将打造好的兵器铠甲都藏在了隐秘的地窖里,表面只摆放农具。百户又搜查了一番,没发现可疑之处,只好带人离开。

孙攸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知道这次只是侥幸。但为了郭府的大业,他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走下去,与时间赛跑,与朝廷的禁令对抗,等待着郭险峰伤愈归来,一举实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