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七天,林远带着工匠们日夜奋战。他们按照不同的桩长、桩距进行试验,不断调整木桩的打入深度和夯土的配比。每一次测试失败,林远都根据前世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因,调整方案。终于,改良后的地基成功承受住了十吨重物的压力,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
然而,地基问题解决后,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仓库的货物分拣效率极低。传统的人工分拣不仅耗时,还容易出错。林远借鉴现代物流的分拣系统,设计出“滑槽分拣法”。他命工匠打造出倾斜的木质滑槽,在不同位置设置分拣口,货物通过滑槽自动滑落至对应区域。为了测试这套系统,林远将扬州枢纽作为试点,组织伙计们进行模拟分拣。
首次试验时,由于滑槽角度设计不合理,货物经常在中途卡住。林远带着工匠们连续奋战三天三夜,不断调整滑槽坡度和宽度。当第17次试验成功时,原本需要十个人耗时两个时辰的分拣工作,仅用五人半个时辰便完成了。
在人员调配方面,林远也遇到了难题。各枢纽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但镖局内的老镖师大多擅长押运,对货物分拨管理一窍不通。他决定从基层伙计中选拔人才,开设“物流学堂”。
学堂内,林远亲自授课:“分拨的关键在于效率与精准。比如苏州枢纽,丝绸、茶叶等轻货应优先分拣,瓷器、铁器等重货则需做好防护……”他还让苏婉娘编写《分拨操作手册》,详细记录货物分类、分拣流程、安全规范等内容。
正当各地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时,徽商又使出了阴招。胡文远暗中收购了扬州至南京航线的大部分船只,导致天元镖局的货物运输成本激增。同时,他还散布谣言,称天元镖局的新运输体系是“劳民伤财的骗局”,蛊惑商户们不要合作。
林远早有准备。他让苏婉娘整理出详细的成本核算表,用数据证明新体系可降低三成运输成本;又安排刘庆福带着伙计们,在各码头现场演示货物分拨流程。当商户们看到满载货物的平底船从枢纽出发,通过支线快速送达目的地时,谣言不攻自破。
三个月后,首个枢纽——扬州中心枢纽正式落成。这座占地百亩的建筑群,设有大型仓库、分拣中心、货运码头,以及供伙计休息的营房。林远站在高耸的了望塔上,看着穿梭如织的货船和有序忙碌的伙计,心中感慨万千。
“掌柜,苏州、南京的枢纽也将于半月后完工。”刘庆福递来最新的进度报告,“不过胡文远最近动作频繁,他在漕运衙门的靠山赵元明,正在修订新的航运条例,恐怕对我们不利。”
林远握紧拳头,目光坚定:“让各联络点密切关注。我们的‘中心枢纽 - 支线’体系已经成型,接下来,就是让它发挥威力的时候了。胡文远,这次我倒要看看,你还能耍出什么手段!”
夜幕降临,扬州枢纽灯火通明。满载货物的平底船沿着支线河道驶向各地,标志着天元镖局正式迈入了“分拨升级”的新时代。而等待着林远和他的团队的,将是更激烈的商战与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