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运输革命:试行 “接力运输” 模式(2 / 2)

与此同时,苏婉娘经过严谨的数据分析,选定了扬州至杭州的线路作为试行对象。这条线路水路复杂,途经多个城市,运输耗时较长,若能在此试行成功,将极具示范意义。刘庆福也带领人马,沿着线路实地勘察,最终确定了四个接力站点的位置,分别设在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

接下来的一个月,天元镖局和漕帮(震远商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接力站点。每个站点都配备了仓库、装卸设备,以及供运输人员休息的场所。同时,林远从镖局和商队中挑选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熟悉接力运输的流程和规范。

试行当日,林远亲自来到扬州码头督阵。第一艘满载丝绸和茶叶的货船即将出发,船上的船工们神色紧张又兴奋。“记住,到了镇江站点,立刻交接货物,一刻也不要停留!”林远大声叮嘱道。

然而,试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趟运输就出现了交接混乱的问题。由于船工们对新流程不熟悉,在镇江站点交接时,花费了近两个时辰才完成货物清点和转移,导致后续运输延迟。更糟糕的是,在无锡站点,一批瓷器在装卸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出现了破损。

“这样下去可不行!”林远看着受损的瓷器,面色阴沉,“苏婉娘,立刻统计这趟运输各个环节的耗时和问题;刘庆福,组织人员重新培训,重点强化交接流程和货物装卸规范;马奎,给每个站点增派人手,确保交接快速有序。”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林远和团队日夜守在各个站点,不断优化流程。他们制作了详细的交接清单,规定了每个步骤的操作标准和时间限制;针对不同类型的货物,制定了专门的装卸方案;还建立了站点之间的快速通讯机制,以便及时协调运输问题。

经过反复调试,“接力运输”模式终于逐渐走上正轨。原本从扬州到杭州需要七天的运输时间,缩短到了四天半,运输效率提升显着。而且,随着流程的优化,货物的损毁率也降低了三成。

“林掌柜,商户们听说我们的运输时效大幅提升,都抢着和我们签订长期合同!”苏婉娘拿着新收到的订单,满脸喜色,“特别是那些经营生鲜货物的商户,以前因为运输时间长,货物损耗大,现在都愿意把生意交给我们。”

林远却没有放松警惕,“这只是试行成功,要全面推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平衡各站点的运输量,避免出现有的站点忙不过来,有的站点闲置;怎样激励运输人员提高效率,又要保证服务质量……”

他召集众人,开始制定全面推广计划。首先,在各个枢纽城市设立调度中心,统一协调各条线路的运输资源;其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运输时效、货物安全等指标,对站点和运输人员进行奖惩;此外,还计划引入更先进的运输工具,如改良后的帆船和马车,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

随着“接力运输”模式的全面推广,天元镖局的业务版图再次扩张。漕帮(震远商队)也从中受益,不仅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在扬州商界的地位也逐渐稳固。林远站在新落成的总调度中心,看着墙上实时更新的运输线路图,心中充满自豪。这场运输革命,不仅改变了天元镖局的命运,也为大明的物流行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而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