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吗?这世上没有学不会的本事,只有不愿下的苦功。”林远拾起地上的碎瓷片,“这些瓷器若运往京城,能换三十石白米。你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货物,更是无数人的生计。”
为了激励学员,学堂设立了严格的奖惩制度。每月考核前三名可获得银钱奖励,并提前进入镖局实习;连续两次垫底者,则会被劝退。同时,林远还推行“师徒制”,让经验丰富的镖师与学员结对,在实践中传授经验。
三个月后的结业考核,让所有人大为改观。学员们身着统一的青布短打,整齐列队。在器械操作考核中,他们熟练地拆装火铳,校准角度后连续命中十丈外的靶心;账房模拟考试里,有人能在半柱香内理清十笔复杂账目;最精彩的当属商道实战,一组学员面对“劫匪”突袭,迅速摆出防御阵型,火铳手与弓箭手配合默契,成功击退敌人后还能妥善安抚“受惊”的商户。
“这些孩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漕运总督王大人受邀观摩考核,忍不住赞叹,“林掌柜,此等创举不仅利在镖局,更惠及整个漕运行当。本官愿上奏朝廷,将此模式推广至全国。”
学堂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天元镖局的人才缺口,更吸引了各地商户的目光。苏州的绸缎庄、山西的票号纷纷派人前来学习,甚至有商户提出出资合办学堂。林远借此机会,牵头成立了“江南物流同业学堂联盟”,统一教学标准,共享师资力量。
然而,在一片赞誉声中,林远却保持着清醒。他在学堂后山开辟了新的训练场,增设了海战模拟课程,并派人远赴泉州,聘请熟悉远洋贸易的老船工担任教习。“胡文远与晋商的联盟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商战必将更加激烈。”他对苏婉娘说道,“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当下能用的伙计,更是能应对百年变局的栋梁。”
夜幕降临,学堂的灯火次第亮起。藏书阁内,少年们埋头苦读;器械场上,火铳的微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林远站在学堂最高处,望着扬州城璀璨的灯火,心中勾勒着更大的蓝图——当这些掌握知识与技艺的年轻人走向大明的每一条商道,天元镖局的根基,将如磐石般不可动摇。而在徽州的深宅里,胡文远看着关于学堂的密报,将信纸缓缓投入火盆:“林远,你倒是打的好算盘。不过,人才之争,我也不会输......” 火焰舔舐着信纸,将未说完的话语化作灰烬,却预示着新一轮的较量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