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城头的警报声渐渐平息,林远手中的热气球改良方案还未彻底完善,便收到了张居正从京城传来的密函。素白信笺上,苍劲的字迹力透纸背:\"一条鞭法推行遇阻,赋税折银运输损耗巨大,望速进京共商对策。\"他望着窗外纷飞的细雪,深知这场关乎大明国运的经济改革,已到了最关键的节点。
\"掌柜,东南多地传来消息,\"苏婉娘展开一摞密报,神色凝重,\"地方官吏阳奉阴违,以'运输不便'为由拒绝折银纳税,更有商贾勾结水匪,哄抬银钱转运费用。胡文远的徽商商会,已在扬州、南京设立'银号联营',垄断白银汇兑。\"原来这些水匪多是漕帮中因私贩违禁品被驱逐的亡命之徒,如今受胡文远蛊惑,在运河上肆意劫掠税银运输船只。
三日后,京城文渊阁内,张居正将各地奏疏重重摔在案上:\"自一条鞭法推行以来,本该便民的赋税改革,却因银钱转运乱象丛生。浙江一省,去年赋税折银损耗竟达三成!\"他转向林远,目光如炬,\"你在漕运、驿站改制中多有建树,可有良策?\"
林远展开一幅特制的《大明赋税转运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赋税折银的运输路线与损耗数据:\"大人,症结有三。其一,银钱押运风险极高,沿途匪患、官匪勾结层出不穷;其二,各地银锭成色不一,验银耗时耗力;其三......\"他取出一枚天元镖局特制的\"银锭密封匣\",\"传统运输方式无防潮、防火、防盗措施,遇雨雪霉变、遇火熔毁之事屡见不鲜。\"
张居正抚须沉吟:\"依你之见,当如何破局?\"
\"推行'官督商运'的银钱转运体系。\"林远展开详细方案,\"天元镖局愿牵头组建'大明银运司',联合各地可靠商户,以股份制运营。每条转运路线配备三重护卫:明面上是持官府腰牌的镖队,暗中有暗影小组随行,更可调用卫所官兵协防。\"他指着密封匣的榫卯结构,\"此匣采用精钢打造,内置验银刻度,每匣可装百两官银。到达目的地后,只需对照封印与刻度,即可快速验明真伪与数量。\"
为解决银锭成色问题,林远提出在京城、南京、扬州设立三大\"官银验造局\"。各地上缴的税银,先在此处重铸为标准成色的官锭,加盖户部与地方官府双重印鉴。同时,借鉴晋商票号经验,推出\"赋税银券\"——百姓可在本地钱庄缴纳赋税换取银券,凭券在京城户部直接兑换,减少实物运输。
林远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单凭天元镖局一己之力,恐难支撑如此庞大的体系。臣听闻各地商户中不乏有实力且信誉良好者,若能让其参与其中,不仅能分摊压力,更可借助他们的资源和渠道。但此事关系重大,还需大人定夺。\"
张居正微微点头,陷入沉思。林远见状,便不再多言,静静等候首辅大人的决断。
然而,改革甫一开始便遭遇重重阻力。胡文远联合江南士绅,在朝堂上奏称\"商民运银乃乱国之举\",又指使手下豢养的水匪在运河上故意制造沉船事故,污蔑天元镖局\"监守自盗\"。更有甚者,伪造劣质银锭混入官银,企图败坏新体系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