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效率报告在物流行业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天元镖局的业务量便如春日蓬勃生长的野草,迅猛增长。每日清晨,扬州码头的天元镖局专属泊位前,商船与货船如鱼鳞般紧密排列,桅杆林立,帆影重重。伙计们穿梭于船只与仓库之间,肩挑背扛着一箱箱货物,号子声、脚步声与江水的拍岸声交织成一曲忙碌的乐章。
林远站在码头高处的望楼之上,负手而立,目光如鹰隼般审视着整个码头的运作。他身着一袭深蓝色锦袍,衣角在江风中猎猎作响,腰间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此时的他,眉头却紧锁成一个“川”字,脸上不见丝毫因业务增长带来的喜悦。连续多日,他都会在日出时分登上望楼,一待就是几个时辰,手中的羊皮卷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观察所得。
“周管事,今日码头装卸的进度如何?”林远头也不回,向身旁的周管事问道。周管事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递上一本账本,说道:“掌柜的,今日到港船只共计二十艘,目前已完成装卸的有八艘,按这速度,天黑前应能全部完成。”林远接过账本,快速翻阅着,上面详细记录着每艘船的到港时间、货物种类、装卸工时等信息。他的手指在账本上快速滑动,突然停在一处:“这艘运瓷器的商船,从靠岸到开始装卸,为何耽搁了两刻钟?”周管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解释道:“回掌柜的,船上货物摆放杂乱,伙计们需先整理出通道才能搬运,故而耽误了时间。”
林远微微摇头,沉声道:“太慢了,照这样下去,我们的运输效率还是会大打折扣。”他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近期,随着业务量的激增,码头的装卸作业愈发显得捉襟见肘。原本宽敞的码头,如今堆满了等待装卸的货物,通道狭窄,伙计们搬运货物时常常相互避让,耗费了不少时间。而且,船只靠岸后,货物需先由人力从船舱搬到甲板,再通过简易的吊索或栈桥转运到码头上,这一过程不仅繁琐,且效率极低。若是遇到大型、沉重的货物,更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有一次,搬运一尊重达千斤的铜鼎,整整耗费了二十个精壮汉子三个时辰。
“周管事,你仔细看看,这装卸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林远指着账本上的记录,对周管事说道,“首先,货物在码头的堆放杂乱无章,没有合理规划区域,导致寻找和搬运货物浪费了不少时间;其次,我们的装卸工具简陋,全靠人力肩挑背扛,遇上大件货物,效率更是低下。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运输时效,还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周管事听后,面露难色,说道:“掌柜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有所察觉,可这码头空间有限,货物又多,一时间实在难以解决。而且,购置新的装卸工具,又需耗费大量银子。”
林远微微点头,他深知周管事所言属实。但在他心中,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的目光在码头上四处巡视,忽然,他注意到码头旁一条缓缓倾斜的坡道,那是码头工人为了方便将货物从高处推下而临时搭建的。此时,几个工人正沿着坡道,将一辆装满货物的推车缓缓推下,虽然有些费力,但速度明显比单纯靠人力搬运要快得多。这一幕,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林远的脑海,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生。“周管事,我有主意了。”林远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我们可以在码头上设计建造一些斜坡,连接船舱与码头。这样,货物就可以通过推车或特制的滑道,直接从船舱滑到码头上,大大提高装卸速度。”
周管事听后,眼中一亮,但随即又露出担忧之色:“掌柜的,这主意听起来不错,可建造斜坡谈何容易。码头的地形复杂,且需要坚固耐用,否则难以承受货物的重量。而且,斜坡的坡度、长度都需要仔细考量,稍有不慎,不仅无法提高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林远拍了拍周管事的肩膀,说道:“周管事,你所言极是。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找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让他们帮忙设计和建造。在建造之前,我们先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测算,确保斜坡的设计合理、安全。”
说干就干,林远立刻召集了镖局内的几位老镖师和熟悉码头事务的伙计,一同商议斜坡的设计方案。众人围坐在镖局的议事厅内,桌上堆满了图纸和算盘。林远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向大家阐述了一遍,众人听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掌柜的,我觉得这斜坡的坡度不能太陡,否则货物下滑时速度太快,难以控制,容易发生危险。”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镖师皱着眉头说道。
“没错,而且斜坡的长度也需要根据码头的实际情况和货物的重量来确定。若是太短,货物可能无法顺利滑到码头;若是太长,又会占用过多空间,影响码头的其他作业。”另一位伙计补充道。
林远认真倾听着众人的意见,不时在图纸上记录下来。他还拿出从现代记忆中提取的力学知识,向众人解释道:“斜坡的坡度与货物下滑的速度、摩擦力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找到一个最佳坡度,既能保证货物顺利下滑,又能确保安全可控。”他边说边在纸上画起了示意图,“就像这样,利用重力的分力推动货物,同时通过增加摩擦力来控制速度。”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初步确定了斜坡的设计方向:采用分段式斜坡设计,根据货物的重量和体积,设置不同坡度的斜坡段。在斜坡表面铺设光滑的木板,并安装防护栏,以确保货物在下滑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在斜坡底部设置缓冲装置,防止货物因惯性撞击码头。
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林远决定亲自前往码头进行实地测量。他带着几位伙计,拿着绳索、尺子等工具,在码头上忙碌起来。他们仔细测量码头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各个泊位与仓库之间的距离。每一个数据,林远都亲自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在测量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码头地面不平整,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林远并没有气馁,他带领大家想办法,通过在地面上铺设木板、设置标记等方式,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
测量工作完成后,林远又四处寻找经验丰富的工匠。他走访了扬州城的各大作坊,向工匠们详细描述了自己的设计需求。经过一番筛选,他最终选定了一位名叫李福的老工匠。李福在建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设计和建造各类桥梁、坡道等。
林远将李福请到镖局,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设计图纸,并详细说明了斜坡的功能和要求。李福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许久,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林远与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林掌柜,您这设计虽新颖,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李福放下图纸,神色凝重地说道,“首先,码头的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否则斜坡建成后可能会出现下沉、倾斜等问题。其次,斜坡的结构设计要合理,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考虑到货物的滑动顺畅。再者,防护栏和缓冲装置的安装也需要精细施工,不能有丝毫马虎。”
林远听后,微微点头,说道:“李师傅,我深知这其中的难度。但我相信,凭您的经验和手艺,一定能将这斜坡建造好。费用方面,您不用担心,只要能达到我的要求,报酬绝对丰厚。”
李福微微颔首,说道:“林掌柜如此信任我,我自当竭尽全力。只是这工程所需的材料众多,且有些材料较为特殊,采购起来可能需要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