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法家黎露(1 / 2)

自从秦国以雷霆之势吞并齐国、燕国、巴国这三个国家,并将熏育国、宋国、宜国、巴国、中山国这五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后,如今的秦国已然成为了这片大陆上的霸主。

据最新统计,秦国目前共拥有 351 座城池,人口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1903.54 万人。其军队规模也相当庞大,共有六支,总计 45 万士兵,此外还有 120 万预备役随时待命。

然而,在这片广袤的王者大陆上,并非所有国家都已臣服于秦国的统治。赵国尚有 29 座城池,韩国保留着 19 座,豹国和萁国则分别拥有 13 座和 12 座城池。此外,还有 7 个小国因形势所迫而与秦国结成联盟,它们分别是周国、矢国、鲁国、东胡国、腾国、陈国和蔡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蜀王杜后向秦王献上城池,以示归顺。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赵信与杜后联名举荐了一位名叫周宇的少年。秦王嬴渠梁对这位少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亲自接见了他。经过一番交谈,嬴渠梁对周宇的才华和见识大为赞赏,当场决定任命他为司寇副官,负责秦国的情报工作。

与此同时,萁国却成为了一个游离于秦国之外的国家。秦国的太傅苏宁深知萁国难以与强大的秦国抗衡,于是派人前去劝降萁王萁然,希望他能主动献出城池,归顺秦国。然而,萁然却坚决地拒绝了苏宁的提议,表示宁愿战死也绝不投降。

时光荏苒,距离应邑之盟结束仅剩短短三年光阴。就在此时,秦王嬴渠梁果断下令,派遣赵信率领强大的武军出征,目标直指萁国。

经过漫长的四个月行军,赵信所率的陷阵营终于抵达了萁国境内,然而,就在他们刚刚走过一半路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周宇竟然在萁国都城朝鲜成功刺杀了萁王,并在全身而退的同时,还将萁王的首级带回!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萁国陷入了巨大的混乱。萁国太子因惧怕前来征伐的赵信,竟然拒绝登基继承萁王之位,反而带领萁国百官向周宇投降,表示愿意献出萁国所有城池,以换取自身的安全。

当秦王嬴渠梁收到萁王的头颅以及萁国全境的城池地图时,他不禁喜出望外,对周宇的表现赞不绝口,并给予了他丰厚的赏赐。

与此同时,秦王的内侍传达命令,让赵信原地待命,不得轻举妄动。而另一边,苏宁、商鞅与秦王嬴渠梁则紧急商议下一步的战略。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一致认为,现在正是消灭秦国之前被迫与之结盟的七个小国的绝佳时机。于是,苏宁迅速行动起来,他精心安排人手前往这七个国家,巧妙地向他们侧面示意献城给秦王的事宜,并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暗示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他们形成一种无形的威胁。

苏宁明确告知这些小国,如果他们在一年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么秦国将毫不犹豫地派遣六军,以武力强行占领他们的城池。

时光荏苒,一年转瞬即逝。在这一年里,蔡国、陈国、腾国、鲁国、矢国、周国、东胡国等国家,如多米诺骨牌一般,陆陆续续地向秦国献上了自己的城池。这些国家之所以如此选择,并非完全出于无奈,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明智决策。

这些国家的王室宗室血脉得以保留,但他们却被圈禁在了秦国的国都之中,失去了自由。毕竟,他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深知如果不投降,恐怕连宗室血脉都难以保全。而当年秦国逼迫他们一同攻打强国时,他们没有果断拒绝,这一决定如今终于导致了今日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齐国、燕国、蜀国等国家的率先献城,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自然也不必再死撑面子,纷纷效仿,选择了投降秦国。

至此,秦国已经占领了除应邑之会成员国赵国、韩国、豹国外的所有城池,共计 388 座。而距离应邑之会结束,还有整整两年的时间。

面对如此局势,秦国太傅苏宁并未满足于现状。他深知要想彻底征服赵国、韩国、豹国,还需要采取更多的策略。于是,他加派人手,与这三个国家的百官紧密联系,并赠送他们丰厚的礼物,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手段,让他们劝谏自己的国王投降秦国。

与此同时,司寇副官周宇也带领着情报人员,频繁地在赵国、韩国、豹国活动,收集各种情报,为秦国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而在秦国国内,赵信和诸葛林则正专注于讨论士兵武器的优缺点。他们深知,在战争中,武器的优劣往往能够决定胜负。因此,他们仔细研究各种武器的特点,力求找到最适合秦国士兵的装备,以提升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赵国派遣了一位身着紫色衣裳、脸上有着些许雀斑的少女作为使者,踏上了前往秦国国都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