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率领着萁国武军陷阵营士兵如猛虎下山般,臧茶率领着萁国西军士兵似蛟龙出海般,接连攻破齐国的高邑城、黎丘城、麦丘城、平原城、漯沃城、干时城、营丘城这七座城池。下一步,军队如离弦之箭般剑指齐国首都临淄城。目前,齐国的国都临淄城可谓是重兵把守,共有四支军队驻守于此。其中,田间所率领的齐国文军拥有七万五千人之众,他们以智慧和谋略着称;乐正可则统领着七万五千人的齐国北军,这支军队以勇猛善战而闻名;林羽风麾下的齐国武军有两万精锐之士,个个身怀绝技;田升率领的齐国西军也有两万之多,他们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此外,还有一万城防军负责守卫城墙,确保城市的安全。这样算来,临淄城中的军队士兵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人!
当赵信率领的陷阵营士兵和臧茶率领的萁国西军士兵抵达临淄城下时,他们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让士兵们安营扎寨,稍作休整。经过一夜的休息,士兵们养精蓄锐,士气高昂。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赵信便果断下令,让副将赵佗率领着头裹黄巾的陷阵营士兵对城池发起强攻。这些陷阵营士兵都是赵信精心挑选出来的精英,他们身经百战,勇猛无畏。在赵佗的指挥下,陷阵营士兵如同一股黄色的洪流,汹涌地冲向临淄城的城墙。
临淄城上的齐国守军见状,立刻抛下滚木礌石,箭如雨下般射向陷阵营士兵。然而,陷阵营士兵训练有素,他们用盾牌紧密相连,组成一道道防线,抵挡住了攻击,继续奋勇向前。就在他们即将接近城墙时,城墙上突然放下了铁索,上面挂满了燃烧的火把,试图阻拦他们。赵佗大喝一声,指挥部分士兵用长枪挑开铁索。此时,臧茶率领的萁国西军也从侧翼发起攻击,分散了齐国守军的注意力。陷阵营士兵趁机架起云梯,迅速攀爬城墙。城上的齐国文军开始施展谋略,试图用计谋扰乱陷阵营的进攻节奏,但陷阵营士兵不为所动。终于,有陷阵营士兵登上了城墙,与齐国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一时间,喊杀声震耳欲聋,鲜血染红了城墙。赵信在远处密切关注着战况,等待着最佳的时机,准备投入更多的兵力,一举攻破临淄城。
经过长达七天七夜的惨烈厮杀,战场上到处弥漫着血腥和死亡的气息。赵佗身先士卒,率领着他那支以勇猛着称的陷阵营士兵,如同一股凶猛的洪流般,势不可挡地攻上了城头。
齐国士兵们在赵佗和他的陷阵营的猛烈攻击下,逐渐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开始节节败退。他们的防线被不断地突破,伤亡惨重。
而在这场激战中,齐国的两位将领——乐正可和田升,也在被赵佗的陷阵营重重包围后,最终不幸被围杀而死。这两位将领的阵亡,使得齐国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然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尽管齐国士兵已经遭受了重创,但他们依然顽强地抵抗着。又经过了两天两夜的厮杀,齐国士兵的人数锐减,只剩下了最后的两万人。
这最后的两万齐国士兵,被赵佗的军队紧紧地围困在了齐国的皇宫之中,陷入了绝境。
齐王田詹与齐国的祖灵召唤者林羽风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之后,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向萁国投降。
这个决定并非轻易之举,因为投降意味着齐国将失去其独立性和主权,成为萁国的附庸。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齐王田詹发现自己已无路可走。
燕国、赵国和韩国这些国家在向萁国投降后,他们的国王都被封为萁国的公卿,不仅保住了性命,还保留了宗室血脉。这些先例让齐王田詹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认为投降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尽管内心仍有诸多不舍和不甘,但齐王田詹明白,继续抵抗下去只会给齐国带来更多的灾难和损失。而投降虽然会让他失去一些权力和地位,但至少能够保全齐国的宗室和百姓。
在与林羽风商议的过程中,齐王田詹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后果和利弊。林羽风也表示理解齐王的困境,并认为投降确实是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
最终,齐王田詹下定决心,派遣使者前往萁国军营找到赵信,传达齐国愿意投降的意愿。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对于齐国来说,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赵信听闻齐国使者来意,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他让使者回去告知齐王,可亲自前来军营商议投降事宜。
数日后,齐王田詹带着一众大臣,神色黯然地来到萁国军营。赵信高坐主位,威严地看着田詹。田詹行礼后,诚恳道:“愿举国归降,望贵国善待我齐国臣民。”赵信微微一笑道:“本将自会依例行事,封你为萁国公卿,保你宗室平安。”田詹长舒一口气,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
随后,赵信安排臧茶等人接收齐国的土地和物资,同时安抚齐国百姓。而齐王田詹则带着残部,在新的身份下开始了别样的生活。齐国就此成为萁国的一部分,而萁国的势力也因此愈发强大,一场更大的风云变幻,似乎正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悄然酝酿。
赵信在处理完齐王田詹及其相关人员后,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萁国在齐国的统治地位。
他首先派遣了一支精锐的队伍,将齐王田詹、齐国宗室子弟以及萁国的百官们以礼相待地护送至萁国的国都朝鲜城。这一举动既显示了赵信的大度,也表明了他对萁国的尊重。
与此同时,赵信还亲自撰写了一封书信给萁国的萁宰,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信中,他解释了自己的行动是为了维护萁国的利益和稳定,同时也强调了他对萁国的友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