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梁州强国之路(2 / 2)

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李铭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毅然决然地率军迎战,决心扞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二月后,赵信率领的陷阵营终于抵达天南。他们在城外稍作休整,一夜之间,营帐林立,灯火通明。然而,这一夜却出奇地平静,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天南城墙上,战争的号角骤然响起。赵信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强攻,他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城门。李铭则率领着充国士兵,在城头上拼死抵抗。

战斗异常激烈,喊杀声、兵器撞击声响彻云霄。李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终究难以抵挡赵信的强大攻势。最终,李铭在天南城头壮烈战死,他的鲜血染红了城墙。

随着李铭的阵亡,充国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充王姬达眼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宗室子弟和百官出城投降。他们被押往蜀国国都,交由蜀王杜尚处置。

就这样,这个拥有二百年历史的充国,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灰飞烟灭,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此役过后,陷阵营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四万七千名士兵中,还剩下四万一千人。经过一个月在天南的休整,他们重新整编,准备向其国的新童城进军。

时光荏苒,转眼间半年已逝。赵信率领着他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陷阵营,如同一股黑色旋风般席卷而来,直逼新童城。

新童城,这座小城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然而,它的规模却颇为有限,城防军仅有区区三千人,预备役也不过五百之数。这并非是因为新童城的统治者疏忽大意,而是由于其所在的国家仅有两座城池,为了抵御外敌的侵袭,不得不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征兵和防备之中。

然而,这一切在赵信的眼中都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不到半日的时间,新童城那脆弱的防线便如纸糊一般被轻易攻破。城中的守军惊恐万分,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而这座小城的县令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当赵信的大军兵临城下时,这位县令竟然异想天开地想要用金钱来收买赵信,以求保住自己的官位。赵信对这种无耻行径自然是嗤之以鼻,他毫不留情地驳斥了县令,并下令将其处以凌迟之刑。如此贪官污吏,实乃国家之蛀虫,留之何用!

在新童城稍作休整两日之后,赵信的大军再度启程,目标直指其国的国都——章棉。据间谍提供的情报显示,章棉的情况要比新童城复杂得多。这里有一万正规军、三千城防军,预备役更是号称有三万人之众,几乎达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章棉的士兵们战斗力极差,士气更是低落得如同寒冬里的残阳。面对这样一支军心涣散的军队,赵信心中的胜算又增添了几分。

经过漫长的三月行军,赵信的大军终于抵达了章棉城下。此时,其国的将领端木超早已严阵以待,他深知赵信的厉害,故而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与此同时,其国的国王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防止士兵们不战而降,他派遣使者送来美酒和美人,企图用这些物质享受来收买赵信的军心。真是太小看陷阵营了。赵信率领着他那支英勇无畏的陷阵营,在城外安营扎寨,稍作休整。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士兵们都疲惫不堪,急需恢复体力。赵信深知,只有让士兵们充分休息,才能在明天的攻城战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夜幕降临,营地中一片宁静。赵信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早已安排好士兵们轮流值守,以防敌军前来偷袭。同时,他还在营地周围设置了一些陷阱和圈套,准备给可能来袭的敌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

然而,一夜过去,营地周围异常安静,并没有敌军的踪迹。赵信心中暗自思忖,难道敌军已经识破了他的计谋?还是说他们另有打算?不管怎样,赵信决定按原计划行事。

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赵信便下令陷阵营发起强攻。士兵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奋勇冲向城墙。城墙上的敌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陷阵营的强大攻势下,逐渐处于下风。

傍晚时分,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敌军终于支撑不住,战死了一半,其余的则纷纷投降。赵信看着战场上的惨状,心中并没有丝毫的喜悦。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论胜负,都会带来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就在赵信准备接受敌军投降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其国国君杜杰率领着宗室子弟及其家属,在其国皇宫中自焚身亡。这个消息让赵信震惊不已,他没有想到杜杰会如此决绝。

随着其国国君的自焚,其国的百官也被押往蜀国国都。至此,其国正式灭亡,而陷阵营在这场战斗中也损失惨重,能战斗的士兵只剩下三万九千人。

经过一周的休整,赵信率领着剩余的陷阵营继续向宜国的佳梦城进军。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嘉陵城下。

然而,赵信并不知道的是,自从蜀国宣战以来,宜国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嘉陵城作为宜国的重要防线,更是被重兵把守。城中有两支军队驻守,总计四万人,由宜国的名将郭意、郭硕两兄弟统帅。此外,城防军也被扩招到了一万人,还有三千预备役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