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率领着五万陷阵营士兵,向着静海城进发。这座城市拥有十二万人口,城防军仅有五千人。由于燕国为了防止县令拥兵自重,规定除了国都以外,所有城池的城防军士兵数量都不能超过五千。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行军,赵信终于率领陷阵营士兵抵达了静海城。站在城外,他凝视着眼前这座高大而人口众多的城池,心中暗自思忖:在这十八座城池中,恐怕就数这座城反抗的可能性最大了。
然而,当副将韩旭率领五万陷阵营士兵在静海城下绕行了一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静海城竟然直接投降了!赵信见状,毫不犹豫地将这座城的五千城防军士兵编入了武军。
紧接着,赵信马不停蹄地率领着五万五千陷阵营士兵,继续前往下一个目标——任丘城。这座城市的人口约为五万二千人,城防军同样只有五千人。
十八天后,赵信和他的部队顺利抵达任丘城。副将韩旭再次展现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地让这座城市的城防军士兵投降,并将他们编入了武军。
又在赵信的命令下,韩旭率领着六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陷阵营士兵,如同一股钢铁洪流一般,向着河间城进发。这座城池虽然人口仅有五万一千,但城防军却有五千之众,实力不容小觑。
经过十二天的艰苦行军,韩旭终于抵达了河间城。面对这座坚固的城池,他并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迅速展开了攻城的部署。陷阵营士兵们个个勇猛无畏,在赵信的指挥下,副将韩旭率领他们如狼似虎地冲向城墙,与城防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经过数个小时的鏖战,河间城的城防军最终还是抵挡不住陷阵营的强大攻势,城池被攻破。赵信毫不留情地将城防军全部编入了陷阵营,使得陷阵营的士兵数量一下子增加到了六万五千人。
紧接着,赵信又马不停蹄地率领陷阵营士兵前往上谷城和临邑城。这两座城池的守军在看到陷阵营的强大实力后,纷纷选择了投降。赵信如法炮制,将两座城池的城防军各编入五千人,使得陷阵营的兵力进一步扩充,达到了七万五千人,刚好达到了武军的满额编制。
此时,接受投降的城池已经有七个,还剩下十一个。赵信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决定带着副将韩旭率领陷阵营士兵在其余的十一座城池转上一圈,让这些城池的县令和校尉们都清楚地知道,他们今后都将成为燕国的官员。
在这一路上,赵信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威严。那些原本心存疑虑或者有些头铁的官员们,在看到陷阵营的军容和赵信的气势后,都纷纷选择了投降。就这样,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剩下的十一座城池也都陆续投降,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至此,燕国的全境已经完全被萁国所占领,这其中包括了燕国的整整二十六座城池。而与此同时,萁国自身的城池数量也因为这次的胜利而达到了三十九座之多,其国内的百姓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九十点二零万人。
然而,尽管燕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已经落入了萁国的手中,但燕国的武军却依然在外与其他的联军一起,在巨鹿这个地方与秦国的军队展开激烈的对峙。
面对这样的局势,赵信果断地做出了决策。他下令让燕国新占领的那些城池,继续加紧筹集粮草,并将这些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往臧茶所率领的燕国武军那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确保燕国武军在前线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臧茶展示萁国的诚意和实力。
不仅如此,赵信还特意派遣了使者,将燕王的劝降书以及他自己的亲笔信一同送到了臧茶的手中。在这封信中,赵信向臧茶做出了一系列的保证。他承诺,如果臧茶能够率领他的军队归降萁国,那么臧茶将会被任命为萁国的西军将领,而他所统领的士兵也将保持不变。此外,赵信还告诉臧茶,他已经将臧茶的家人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护送到了萁国的国都朝鲜城,并为他们安排好了安居之所。赵信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臧茶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更加坚定地选择率军归降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