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仗,比我想象的艰难得多。”
【尾声:胜负未分,棋局仍在】
六月二十六日,婺州城依旧巍然不动。赵信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敌军营地,心中明白:
这只是开始。童贯不会轻易退兵。
但他也不惧。
白马义从,已非昔日草创之师。他们守的,是信仰,是家园,是未来。
而他,也将继续前行——
直到胜利,或直到最后一滴血流尽。
宣和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婺州讲武堂密室。烛火摇曳,气氛凝重。赵信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密信,脸色阴沉。
“东门守将——李承业,已与童贯使者秘密联络。”“内容:愿开城门以换封赏。”
他缓缓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斥候:
“此事属实?”
斥候低声答道:“属下亲眼所见,使者由东门小路潜入其营帐,交谈近两个时辰。”赵信闭上眼,沉默良久。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不是来自战场的刀剑,而是人心深处的背叛。
【叛徒浮现:信任崩塌的一刻】
李承业原是赵信旧部,曾在遂昌一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性格刚烈、作战勇猛,深得将士敬重。赵信曾亲口说:
“若有十万如李承业者,我可横扫江南。”
但如今,他却成了第一个动摇的人。有人劝赵信立刻将其处决,以防夜长梦多。赵信却摇头:
“我要让他自己说出来。”“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背叛是什么代价。”
【布局设伏:诱敌深入,一网打尽】
次日,赵信召集诸将议事。他当众宣布:
“童贯大军压境,我军需加强各门防御。”“李将军,你负责东门,务必严加戒备。”
李承业神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抱拳应命。赵信又下令:
“为鼓舞士气,三日后将在东门外举行‘火攻演练’。”“届时所有将领必须到场观摩。”
这是个陷阱。他要让李承业误以为有机可乘,在计划行动时被当场擒获。
【阴谋败露:夜袭未遂,叛将伏诛】
七月初一,子时。东门外黑雾弥漫,风声如鬼哭。童贯派出的千人轻骑悄然接近城墙。他们等待的是李承业打开城门的信号。然而,就在他们准备靠近时,一声号角划破夜空!
“放箭!”
埋伏已久的白马义从弓弩齐发,箭雨倾泻而下。敌军顿时大乱,纷纷后撤。与此同时,赵信亲自率兵冲入李承业营帐。只见他披甲持剑,正欲翻墙逃走。赵信冷冷一笑:
“李将军,你要去哪?”
李承业面色惨白,扑通跪地:
“圣公……我……我只是想保全家人……”
赵信怒目而视:
“你想用整座城的人命,来保你的家人?”“你可知,这一念之差,多少百姓会死?”
李承业低头不语。赵信下令将其押赴校场,当众斩首示众。血溅黄沙,全场肃然。赵信高声道:
“此贼之罪,非战之败,乃心之堕!”“白马义从,容不得背叛!”
将士们齐声怒吼:
“白马义从,誓死效忠!”
“圣公在上,万死不辞!”
【童贯趁虚而入,战局恶化】
就在白马义从内部平叛之时,童贯抓住机会,发动全面进攻。北门方向,神机营集中火力轰击城墙薄弱点。南门则派出火攻队试图焚毁吊桥,切断城内外联系。赵信紧急调兵回防,亲自登上北门城楼指挥作战。敌军攻势猛烈,炮石如雨,城墙数处崩裂。一名士兵大喊:“圣公,我们顶不住了!”赵信拔出佩剑,站在缺口处,厉声喝道:
“只要我还站着,这里就不是缺口!”“给我顶住!一个也不能退!”
他亲自擂鼓助威,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最终,在张横与火攻队的配合下,成功击退敌军第一波总攻。但损失惨重,北门防线几近崩溃。
【盟友驰援:衢州援军抵达】
就在赵信焦头烂额之际,一名斥候飞马入城:
“报!衢州林文远将军率三千援军已至十里坡!”
赵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终于等到这一刻。”
他立即下令开东门迎接援军,并安排其驻守北门防线。援军的到来极大缓解了压力,也为白马义从赢得了喘息之机。林文远向赵信拱手:
“圣公有志于天下,我愿共进退。”
赵信郑重回礼:
“此战若胜,必记兄台一功。”
【尾声:风雨欲来,信念愈坚】
夜幕降临,婺州城依旧硝烟弥漫。赵信站在讲武堂门前,望着满天星辰。他知道,这场战争还未结束。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但他也明白了一件事:
忠诚,是用血铸成的;信仰,是在最黑暗时也不放弃的光。
他握紧拳头,低声道:
“无论前方有多少敌人,我都会走下去。”“因为,我代表的不只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