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江宁破城,天下归心(1 / 2)

宣和三年十一月初二日,长江南岸,白马滩。旌旗猎猎,铁骑列阵。赵信策马立于高坡之上,远眺对岸江宁城。晨雾未散,江水滔滔。他身后,是刚刚整编完毕的白马义从大军:

白马义从主力一千五百人;

原李纲右翼降军三千余人;

梁山营五百精锐;

衢州、婺州新征民兵两千;

总计七千余众,士气高昂。林豹上前禀报:

“圣公,斥候回报——”

“童贯已在江宁布防,封锁渡口。”

赵信微微一笑:

“他终于明白,逃不是办法。”

“这一战,迟早要来。”

【对峙前夕:江宁设防,童贯背水一战】

童贯退守江宁后,迅速整顿残部,并向汴京紧急求援。他下令:

一、【防御部署】

封锁所有渡口与浮桥;

在长江北岸布置强弓劲弩;

征调地方厢军协助守城;

二、【政治施压】

派遣使者前往汴京,请求徽宗下旨招安赵信;

同时联络张叔夜北路军,试图重新集结兵力;

他在中军大帐中召集将领:

“赵信虽胜,但终究是草莽之徒。”

“若朝廷愿意封赏,他未必不肯归顺。”

然而,他的亲信将领却忧心忡忡:

“大人,只怕赵信已不满足于一方诸侯。”

“他要的是……天下。”

【密使来访:徽宗派员议和】

就在赵信准备渡江之际,一名神秘使者悄然抵达白马滩营地。他自称:

“王黼门客,奉旨前来议和。”

并带来一封密诏:

“皇帝有旨——”

“若赵信愿归顺朝廷,可封节度副使,授江南安抚使。”

赵信展开诏书,目光冷峻。他对使者说道:

“你回去告诉徽宗。”

“我不是来求官的。”

“我是来还百姓一个太平的。”

使者脸色骤变:

“圣公难道真要反了?”

赵信淡然一笑:

“我从未叛过天下。”

“只是,有些人早已背叛了百姓。”

他命人送走使者,随后召集诸将:

“明日辰时,全军开拔,直指江宁!”

【首战江宁:白马义从夜袭浮桥】

十一月初三夜,江风凛冽,星月无光。赵信亲自指挥夜袭行动。目标:夺取江宁西门外唯一一座尚未拆除的浮桥。周远山率轻骑百人,伪装成宋军运粮队混入关卡。待敌军放松警惕之时,突袭得手,控制桥头。白马义从主力随即强渡,迅速占领桥南阵地。童贯闻讯大惊,急令北岸放箭阻击,但为时已晚。天亮时分,赵信已率军进入江北防线,建立第一道前哨。

【局势再变:张叔夜按兵不动,刘韐秘密通好】

随着赵信逼近江宁,各方势力再次动摇。

张叔夜:

虽接到童贯求援,但以“补给不足”为由按兵不动;

实则在观望赵信动向,准备随时倒戈;

刘韐:

暗中派人送来密信:

“愿献温州军械库,换一条生路。”

赵信回信只写两字:

“归顺者生。”

刘韐见信后,立即下令解散南路军编制,并移交军械清单。这一刻,五路大军彻底瓦解。

【尾声:江宁将破,天下震动】

十一月初四日,白马义从前锋部队已推进至江宁西门十里之外。童贯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尘土飞扬,心中一片茫然。他喃喃自语:

“我输了……不止是这场仗。”

“是这个时代。”

而在对岸,赵信仰望天空,低声说道: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新的开始。”

他知道:

江宁即将陷落;

童贯或将投降或战死;

更大的风暴正在汴京酝酿;

但他也清楚:

真正的王者,不在战场之上。

而在人心之中。

白马义从的旗帜,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下一战,将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最终之战。

宣和三年十一月初五日,江宁西门外。晨雾未散,战鼓已响。赵信策马立于白马滩高台之上,身后是整装待发的七千大军:

白马义从主力一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