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赵信善战,特召其率部入关中,协防京畿。”
副将林豹皱眉道:“大人,此诏看似嘉奖,实则暗藏杀机。”
“关中之地,如今是刘裕与桓玄旧部争夺的焦点,我们贸然前往,恐怕会被卷入政治漩涡。”赵信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没错。”
但他随即一笑,“可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他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们要走出陇西,就必须进入更大的舞台。”
“既然朝廷要我们去,那就去吧。”
二、初抵长安,见谢安
赵信率八百精兵,经渭水而下,抵达长安。这座千年古都虽历经战火,仍显雄伟壮丽。城墙高耸,街道宽阔,宫阙巍峨,昔日盛唐气象依稀可见。赵信被引荐至尚书台,面见当朝重臣——谢安。这位曾指挥淝水之战、力挽狂澜的老臣,此刻已年逾七十,须发皆白,但目光依旧如炬。他打量着赵信,缓缓开口:
“我听闻你在陇西练出了一支奇兵。”
“名为‘白马义从’,擅长奔袭突袭?”
赵信拱手答道:
“不敢称奇兵,只是将士用命,略通骑战之术罢了。”
“若陛下有需,末将愿为前锋。”
谢安微微一笑:“你很谦逊。”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
“但谦逊不能挡住姚兴的铁骑。”
“你来得正是时候。”
三、长安危机,敌军压境
果然,不出三日,前线急报传来:
“姚兴亲率五万大军,渡过泾水,直扑咸阳!”
“前锋已至渭桥,距长安不足五十里!”
朝堂震动,群臣惊慌失措。有人主张弃城南逃,有人建议死守待援,唯有谢安神色不变。他转向赵信:
“赵将军,你既号称能战,可否先率轻骑迎敌?”
“只需拖延两日,我便可调集各路援军。”
赵信毫不犹豫地应声而出:
“末将愿往!”
四、夜袭渭桥,首战告捷
当夜,赵信亲率三百白马义从,趁着月色潜行至渭桥附近。敌军前锋由后秦骁将尹纬统领,驻扎于渭水北岸,设营严密,戒备森严。但赵信并不正面强攻。他利用【鹰眼】技能观察敌营布局,发现其粮草存放于西南角一处土丘之上,且防守薄弱。凌晨三更,赵信下令行动:
一百白马义从绕至敌后,放火焚烧粮仓;
一百骑兵佯攻主营,制造混乱;
自己亲率百人小队,直取尹纬中军帐!
火光冲天,敌军大乱。尹纬惊醒之际,只见赵信已杀入帐中,长枪直指咽喉。
“你是何人?!”尹纬怒吼。
“赵信。”
“陇西来的。”
话音未落,赵信一枪将其挑翻在地。
五、凯旋回城,谢安惊叹
黎明时分,赵信带着俘虏与敌将首级返回长安。全城震动,百姓夹道欢迎,士卒敬仰不已。谢安亲自出迎,望着赵信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欣赏:
“我原以为你不过是个边将。”
“没想到你竟有如此胆识与谋略。”
赵信淡然一笑: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六、尾声:风起长安
渭桥一役虽小,却震慑敌军,使姚兴不敢轻易冒进。更重要的是,赵信借此机会在长安站稳脚跟,赢得了谢安的信任,并开始接触更多朝中人物。他明白,这只是他在关中博弈的开端。未来,他将面对:
刘裕的野心;
桓玄残党的反扑;
后秦的步步紧逼;
还有那隐藏在暗处的真正敌人……
欢迎随时告诉我,我们将一起构建这部写实派军事架空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