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北伐突厥,开疆拓土(2 / 2)

【敌情通报:南方三大割据政权】

目前南方主要存在三大割据势力:

萧铣·梁国(控制江陵至长沙一带)

拥兵十余万,水师尤为强大;

杜伏威·吴国(占据扬州、丹阳等地)

地处运河要冲,商贸繁盛,兵力精锐;

林士弘·楚国(盘踞江西、岭南部分地区)

善用山地游击战术,极难剿灭;

赵信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三敌之中,以萧铣为最弱。”

“其内部纷争不断,军心不稳。”

“若能速取江陵,则可断其南北联系,逐个击破。”

于是,南征之战的第一目标确定:攻取江陵,灭亡梁国。

【南征战略部署:三路并进,水陆夹击】

赵信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并调集“玄甲飞骑”、“白龙影骑”及水师精锐:

西路:由柳敬言率“白龙影骑”潜入三峡,执行斩首任务;

中路:张玄统领“玄甲飞骑”沿汉水南下,正面强攻;

东路:赵信亲率水军主力,顺流而下,直逼江陵城;

他还下令:

启用“影卫司”策反梁国将领,制造内乱;

在沿途设立“粮道驿站”,确保后勤畅通;

发布《南征诏书》,宣示正义,争取民心;

“此战非为杀戮,而是为天下一统。”

“凡降者免罪,抗者诛之。”

整支大军士气高昂,只待一声令下。

【“白龙影骑”首战建功:夜袭江陵王帐】

南征第一阶段,赵信命“白龙影骑”执行关键任务。柳敬言亲率百人小队,夜间潜入江陵外围,成功混入敌营。他们利用隐身能力绕过巡逻,直抵萧铣中军帐:

制服守卫,更换旗帜;

焚毁粮仓,制造混乱;

混入议事厅,斩杀主谋将领三人;

次日清晨,赵信大军压境,江陵城内人心惶惶。萧铣惊慌失措,试图突围,却被“白龙影骑”围堵于城门之下。

【斩首成功】

【梁国覆灭,江陵易主】

此战极大震慑南方诸国,也为后续战役奠定了胜局。

【《大梁律令》颁布:国家法制建设迈入新阶段】

就在南征之际,赵信同时推动国内政治改革。他亲自主持修订《大梁律令》,内容涵盖:

刑法:明确罪刑法定原则,废除酷刑;

民法:规范契约关系、婚姻制度、财产继承;

行政法:规定官员职责、升迁考核、政务公开;

军事法:细化军纪条规,保障军人权益;

赵信在颁令仪式上说道:

“一个帝国的强大,不在兵锋之利。”

“而在法度之明。”

“今后,无论贵贱,皆当守法。”

此举赢得百姓广泛支持,也增强了官僚系统的执行力。一位老儒生感慨:

“自隋亡以来,未曾见如此清明之政。”

“愿大梁长存,黎民安乐。”

【整顿吏治,设立监察司:权力监督体系初步建立】

赵信深知,仅靠法律尚不足以杜绝腐败。他下令设立“监察司”,直属皇帝,专责:

审查各级官员履职情况;

接受百姓举报,查处贪腐行为;

定期巡查地方,确保政策落实;

他还启用“密访制度”,派遣“影卫司”人员伪装商人、僧侣等身份,深入基层暗访。数月之内,已有十余名贪官被罢黜,数十人受训诫。此举极大净化了官场风气,也提升了政府公信力。赵信在朝会上强调:

“为政者,不可忘初心。”

“若背离百姓,便是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