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铁骑北伐,直捣龙庭(1 / 2)

【朝堂议战:决战草原,一劳永逸】

建兴七年春初,长安太极殿内气氛凝重。赵信召集群臣商议:

“契丹虽败于雁门,但其主力未损。”

“据影卫司密探所报,耶律德光已重整旗鼓,集结十万大军,屯兵龙城,意图卷土重来。”

他目光坚定地看向兵部尚书周通:

“朕意已决,若要彻底肃清北疆之患,必须远征龙城!”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宰相李严谨慎进言:

“陛下,草原辽阔,风沙难测。”

“若贸然出兵,恐有粮草不济、孤军深入之忧。”

而郭威则起身拱手:

“臣愿领铁骑出征,为陛下扫平北疆!”

“龙城虽远,却非不可攻。”

“只要我军掌握行军节奏与补给路线,便能以雷霆之势击溃敌军。”

赵信点头赞许:

“郭卿所言极是。”

“朕已命户部调拨五年军费。”

“即日起,组建‘虎贲铁骑’,由郭威统帅,准备北伐。”

一场前所未有的跨漠作战,即将拉开序幕……

【备战龙城:虎贲铁骑,蓄势待发】

郭威受命后,立即赶赴幽州设立“北伐行营”。他迅速集结以下兵力:

主力骑兵:

“虎贲重甲骑兵团”五千人(配备长枪、重斧与连环马阵)

“鹰扬轻骑兵团”一万两千人(擅长奔袭、夜袭与突袭)

步兵辅助:

原“无当飞军”中精选三千精锐步兵,负责攻坚与守寨;

抽调边军步兵五千人,担任后勤护卫与防线巩固任务。

后勤保障:

骆驼运输队三百匹,携带六个月干粮、火药与饮水

随军设有医官、铁匠、马夫、向导等百余人,确保远征可持续性

他还特别制定三项战术原则:

“逐站推进” —— 沿途设立临时军营与水源点,逐步深入;

“夜袭奇袭” —— 利用草原夜间温差大、视线模糊特点发动突袭;

“分进合击” —— 分三路包抄龙城,切断敌军退路。

赵信亲自送行于幽州校场:

“此战不仅关乎北疆安宁,更关乎我大建兴之威仪。”

“郭卿,望你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郭威抱拳应诺:

“属下定不负陛下厚望!”

【草原鏖战:穿越沙漠,首战告捷】

数日后,虎贲铁骑穿越戈壁,抵达契丹边境重镇——白狼城。郭威派出斥候查明敌情:

契丹已在白狼城布防,设木栅堡垒、拒马阵;

敌军约万人,多为轻骑与弓箭手,擅长远程骚扰;

另有小型骑兵队在周边巡逻,封锁通往龙城之路。

郭威果断下令:

“第一梯队佯攻西侧山口,吸引敌军注意。”

“主力从东侧绕行,绕至敌军背后发起总攻。”

战斗于黎明打响。第一梯队在西山点燃火把,制造声响,果然引来大量契丹骑兵迎战。与此同时,主力部队悄然绕道东侧,穿越沙丘地带,迅速占领高地。日出时分,郭威亲自擂鼓,全军冲锋!契丹措手不及,被前后夹击,纷纷溃逃。白狼城陷落,契丹将领萧图鲁仓促率残部退守龙城。

【龙城血战:飞军夜袭破寨,契丹覆灭】

耶律德光得知白狼城失守,震怒不已:

“建兴军竟敢深入我腹地?”

“传令各部集结,死守龙城!”

他下令焚烧周边村落,逼迫百姓为其守城,并散布谣言:

“建兴军乃恶魔,吃人肉、饮人血!”

“凡助王师者,皆杀无赦!”

郭威闻讯震怒:

“此贼竟敢祸害无辜,罪无可赦!”

“传令全军,不得伤害平民!”

他决定启用“无当飞军”中的精锐夜袭小队,执行奇袭任务。张烈亲自带队,在深夜潜入敌军营地,悄无声息地剪断哨岗绳索,放火烧营。次日清晨,契丹军营陷入混乱,郭威趁机发动总攻,两面夹击,敌军全面崩溃。耶律德光试图突围,却被飞军将领李骁一刀斩于马下。龙城之战宣告结束,契丹主力尽灭。

【龙城归化:设府立县,纳入版图】

战后,郭威整顿军纪,安抚当地民众。他发布《龙城安民令》:

“凡自愿归顺者,保其家业,授其田地。”

“凡助逆者,一概免罪。”

赵信得知战况后,大喜过望:

“郭卿此战,可谓千古未有!”

“自此之后,草原之上,再无契丹。”

他随即下旨:

设立“龙城府”,直属中央;

任命郭威兼任龙城总督,主持善后事务;

派遣官员赴龙城推行科举、税赋、土地改革;

修筑驿道、驿站,加强与中原联系。

同时,赵信亲笔题写《龙城诏书》:

“自今而后,龙城不再是契丹之地,而是建兴一府。”

“凡我子民,皆享中华教化,共沐圣恩。”

此举标志着建兴王朝正式控制北方草原门户,成为真正的陆海并强之国。

【尾声:北风渐宁,盛世再临】

建兴七年夏末,郭威站在龙城最高处,遥望东方朝阳。他曾以为,战争只是为了守护家园。如今才知:

真正的王者,不仅是草原上的雄狮,更是帝国的脊梁。

他低声说道:

“陛下,龙城已定。”

“草原之上,再无敌人。”

而在长安,赵信也登上城楼,望着远方,心中一片清明。他知道:

一个属于建兴的时代,正在缓缓升起……

【战后重建:从征服到治理】

龙城陷落后,郭威并未立即班师回朝。他深知:

“打下一座城池容易,守住一方百姓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