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不断有物体落下,仅剩卡洛斯与一位忠心的部下留在原地。

“元帅,我们该撤了。”

这位部下虽因恐惧全身颤抖,但仍勉力说道。

“撤退?”

卡洛斯犹豫着回答。

部下以为他已同意,正准备传达命令,却被一柄利剑贯穿胸膛。

“谁敢撤退?”

卡洛斯陷入疯狂:“谁敢不战而逃?即便天灾又如何?我满者伯夷帝国不正是在频繁天灾的火山岛上崛起的吗?”

“不准撤退!绝对不准撤退!”

卡洛斯咆哮不止,然而无人响应。

此刻,他不过是个无力指挥的凡人,而非统率全军的元帅。

战斗变成了一面倒的局面。满者伯夷帝国的士兵已被这种疯狂攻击吓破胆,四处逃散。

“不准逃跑!给我回来!”

卡洛斯嘶哑着嗓子,反复高喊。

“为何不能追击?”

李武本打算乘胜追击,却被众将劝止。

“国师,如今补给短缺,贸然前进恐会弹尽粮绝。”

一将领急忙说道:“水师补给艰难,且岛屿间需防敌舰突袭,运送补给更是难上加难。”

李武听罢,先是感到震惊:“我们已掌控南海至大陆航线,何须担忧补给遭袭?”

侦察船计划绕过岛屿南下至满者伯夷帝国所在地,但突然停下。前方出现火光,表明有船只在海面活动,这极为罕见,因为这里是帝国未掌控区域。

满者伯夷的船只绝不会在此时出航,唯一的解释是大明的船队。为何大明船队会出现在这里?难道自己的行踪暴露?

侦察船迅速掉头逃离,“停下,锦衣卫办案!”后方传来命令,但侦察船加速逃窜。操控侦察船的发现,追击的是李武研发的新式战舰,速度远超普通船只。

战舰迅速逼近,强行拦截侦察船。“闲杂人等回避!”一名锦衣卫跃上侦察船,准备搜查。然而,侦察船上的敌人早已蓄势待发。察觉到锦衣卫登船,立即点燃火绳,一声巨响震撼夜空。

锦衣卫全军覆没,众多士兵葬身海底。类似侦察船的隐藏运输船只不止一艘,即便锦衣卫截获一艘,仍有大量补给通过隐蔽渠道送达满者伯夷帝国的核心据点。这批物资如救命稻草,让帝国得以重整旗鼓。

除了粮食,补给还包括火炮和武器装备,足以迅速组建新军稳固防御。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艘船还秘密传递了一项重要情报——李武设计的热气球图纸。

卡洛斯因战败沮丧不已,得知此消息后兴奋异常,重奖送信人员,称他们是“最英勇的战士”。满者伯夷虽资源匮乏,但技术基础尚存。虽然热气球造价高昂,但并非无法制造。一旦成功,帝国便能与大明抗衡。

大明若掌握此**技术,借助制空优势,不仅能对满者伯夷帝国形成心理震慑,还能实施精准打击。如今,该轮到大明亲身体验这项武器的威力了。

“大明,我们仍有反击之力!”

卡洛斯走出营帐,遥望海平面说道。

“报!”

探子飞快将情报呈上:“敌军已获得国师研制的飞行秘技,现正以此对抗我军。”

李武听后大惊:“怎会如此?”

热气球乃李武至密之物,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满者伯夷帝国怎能突然得手?

难道……

李武详细询问探子得知,对方仅制成一劣质热气球。

即便如此,已令李武震惊。显然,大明内部有叛徒窃取了热气球图样,此人身份必然不低。

结合近期补给短缺之事,李武推测二者或为同一人所为,至少是同一个人主导。

遣散众人后,李武立即召来锦衣卫彻查近况。

“锦衣卫,昨日调查有何进展?”

纪纲行礼汇报,提及昨夜拦截侦察船时遭遇敌方突袭,全军覆没。

李武皱眉沉思:“这……”

敌人的狠辣超出想象,竟不惜牺牲部下也要阻挠调查。但多一个敌人便多一分线索,只要有足够数量,必能找到破绽。

细读战报,李武意识到事态比预想复杂。尽管满者伯夷帝国的热气球性能远逊于大明,但其对地面部队的威胁却不容小觑。

面对突如其来的空中袭击,各地守军皆无应对之策。

“战争拼的是信息差距啊……”

李武感叹,新式武器甫一登场即被**,他深知必须尽快研发新装备。

夺取制空权的技术,李武首先想到战斗机,但以当前科技水平绝无可能实现。思虑再三,唯有防空武器可行。

至于防空武器,李武眼前一亮:最简易的方式不正是放大版的烟火吗?

大呲花若填充钢珠与碎瓷片,升空后可用作简易防空工具。

李武已有对策,但决定先铲除隐藏的汉奸再行动。

针对汉奸,他计划利用地煞七十二术。

夜深,明军舰船按惯例驶离港口,向目标进发。

途中,一艘船突遭亮光袭击。

\"取月!\"

月光倾泻海面,暴露所有出港船只。

察觉暴露,船上之人企图引爆证据,但李武及时出手:\"定身!\"

所有人被定于原地,虽意识清醒却动弹不得。

\"上!\"

锦衣卫迅速登船取证,搜获各类物资与情报。

涉案人员全数被捕,数十人落网。

锦衣卫效率极高,快速查明幕后主使。

这一阴谋源于朝堂上的利益集团,以周玉林与韦欣德为首。

热气球图纸由韦欣德窃取并泄露。

运送物资至敌方的叛军更为复杂,涉及南海水师。

南海水师多为本地人,与平民关系密切。

南海平民被满者伯夷帝国劫掠,叛军因亲属受胁迫而投敌。

对此,李武认为可将叛军改造成大明的双重**。

至于朝堂二人,交由朱棣裁决。

朱棣震怒,未料新科举士竟参与叛乱,更震惊其迅速拉帮结派。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陛下息怒!\"

李武急忙制止道:“朱家无人正常,若他真暴怒,后果不堪设想,我也难以预料。”

李武说:“贸然行动易惊动对方,世人或视我大明赏罚不明。唯有确凿证据,方可依法将他们拘押。”

朱棣闻言息怒。

“但此时大捕已启,若二人察觉风声逃逸,如何是好?”

确实,不少**已被擒,若再不速决,他们恐得讯潜逃。

李武思索后道:“陛下,可令锦衣卫即刻部署,派员监视二人动向。若有异动即行抓捕;无特别情况则维持现状。”

“明武再召他们对质,人证物证齐备,不容抵赖。”

李武暗想:如今已有**招供,未予重罚,已将其争取。明日对质时,凭此证据逼其吐实。

有时人比物更关键。

“始终如是。”“今日廷议,朕有要事宣布!”

朱棣命纪纲带上所获**上殿。

此人属配合者之一。

上殿后,迅速交代全部情由。

朱棣问:“周玉林、韦欣德,汝等有何辩解?”

朱棣语气平静,却透着寒意,冷静的质问更具威慑力。

“陛下……”

二人跪伏奏对,眼中尽显惶恐。

“陛下,臣等勤勉为国,虽无功亦有劳,陛下岂能轻信谗言……”

韦欣德连连哀求。

周玉林更为愤慨:“陛下,臣一心为国,今竟遭诬陷,羞愧难当……”

二人默契配合,若非朱棣信任李武与锦衣卫,几乎动摇信念。

朱棣审视二人表演后道:“此即汝等之辞?”

“大胆**!我等乃忠臣,汝竟挑拨君臣关系,可知此罪当灭族!”

周玉林怒斥招供的**。

此言一出,**身躯微颤。

仓皇后后退几步,再次抬头看向朱棣与李武。

她张口欲言,却说不出一个字,最终狠下心,朝着大殿的柱子撞去。

一声闷响,鲜血四溅。

原本配合的仓皇后竟被周玉林寥寥数语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