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国家队的邀请(1 / 2)

宋光辉思索片刻,接着问道:“苏伟,你说的这些确实有道理。但咱们具体到中国男篮备战奥运会,该怎么运用‘见路不走’呢?时间紧迫,我们没太多时间去慢慢摸索新的模式啊。”

苏伟夹了一筷子菜,边吃边思考着如何清晰作答。片刻后,他放下筷子说道:“宋哥,咱们先看人员配置。现在队里没有姚明那样具有统治力的中锋,那就不能过度依赖内线强攻。但咱们后卫线有速度和灵活性,锋线球员如果加以针对性训练,在三分投射上或许能挖掘出潜力。

从训练角度讲,不能再沿用过去那种大而全的普适性训练方法。比如,针对后卫球员,强化他们在快速转换中的传球准确性和突破分球能力;对于锋线,着重练习不同位置的三分稳定性以及无球跑动。这就是根据现有球员的条件来确定训练内容,走条件的可能。

比赛战术方面,假设对手内线强外线弱,咱们就多打外线传导球,利用后卫的突破撕开防线,给锋线创造三分机会,而不是强行往内线打。如果碰到外线防守强的队伍,那就加强内线的策应和二次进攻。总之,每场比赛都依据对手特点和自身球员状态灵活调整,不被固定战术束缚。”

宋光辉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觉得苏伟的思路确实为中国男篮的困境提供了新方向。他又问:“那你觉得以咱们目前这批球员,在奥运会上能打出怎样的成绩?”

苏伟微微皱眉,坦诚道:“宋哥,这很难预测。但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见路不走’,根据实际情况去准备和应对,至少能让球队发挥出最大潜力。成绩可能不会一下子就有质的飞跃,但肯定能比盲目沿用旧方法打得更出色。我们得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避开劣势,放大优势,这才是关键。就像包饺子,得找到适合的‘调馅比例’和‘面的结构’,才能包出‘好吃’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