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红三军入黔前的神兵运动(2 / 2)

黔东北神兵最早出现在正安。1930年,正安地区的王怀真、黄国安两大豪绅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仇杀,一时间正安地区陷入混乱。王怀真在争斗中死去,其弟王怀庆无奈逃奔四川。在回归途中,王怀庆遇到一回乡军官,该军官自称是“黑洞得道老师”,王怀庆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遂请其回正安组织神兵,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改变正安的混乱局面,同时也试图在这股力量中为自己谋取利益。

当时,蒋在珍坐镇遵义,得知正安神兵兴起的消息后,派傅恒中旅在正安追剿神兵。傅恒中旅的追剿持续了两年多,许多神兵在追剿中流散,他们逃至务川猫门后,又重新组织神兵,继续反抗。在追剿过程中,有部分神兵因形势所迫,投入了德(江)务(川)交界地石梁坝土豪曾昭贵的部队,这也反映出当时神兵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后期,务德印沿思五县的神兵起事,其源头在于务川大坝。大坝人张羽勋从小孤贫,成人后为了生计参加背帮,长期在外走南闯北出卖劳力,见识过各地的苦难与不公。壬申年,他突然居家练神兵,至于他从何处学得此法,现已失传无法探求。但务川大坝神兵在他的组织下兴起后,迅速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传入德江稳坪。稳坪神兵首战过境军阀部队便取得胜利,这一胜利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传遍四方,吸引了众多民众趋赴参加神兵,使得神兵组织很快在全县发展起来。在稳坪、文新、潮砥、煎茶、城关、长丰、平原等区,凡人烟较为集中的村寨,几乎都设有神坛练神兵。据摸底统计,全县共有神坛48个,神兵达2万余人,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反抗力量。

德江神兵在兴起后,通过探亲访友的途径,将神兵运动传播到印江、思南、沿河等县与德江毗连地区,这些地区也纷纷设神坛练神兵。据沿河调查统计,喝过神水的人约有四五千,真当神兵的近两千人,神兵运动在黔东北及周边地区形成了燎原之势。

印江鹿井溪的神兵之起,也有着独特的故事。鹿井溪有人逃荒至四川酉阳龙潭镇,在那里遇到一姓晏的游方医生,这位医生擅长画符练神水之术,逃荒人便将其请回鹿井教练神兵,尊称其为祖师。鹿井神兵在祖师的指导下,首次攻夺印江县城,但遗憾失败。之后,这位姓晏的祖师又去务川搬来神将重练神兵,再次组织力量攻打印江城,虽然过程曲折,但也展现了神兵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这些经历可以推测,这位游方医生毕竟不是四川人,或许是务川神兵中的一员,他的行动也为印江神兵运动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坚韧力量。

五、神兵内部的铁律与民心所向

(一)神兵的纪律约束

神兵内部有着铁一般的纪律,这是他们能够团结战斗、持续反抗的重要保障。凡愿参加神兵者,事先必须诚心诚意地到神坛内(也称佛堂)对神发愿,拈香盟誓:“不贪色、不贪利,倘若贪色贪利,香头落地,人头落地” 。这庄严的誓言,让每一位神兵成员铭记在心,不敢有丝毫违犯。

在稳坪神兵打黎纲的战斗中,从马驮子内滚出白花花的光洋,面对如此诱人的财物,神兵们无人擅取一块,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誓言,把纪律看得比金钱更重要。黄坝神兵进德江城时,有一对男女神将违犯坛规,即便他们为神兵运动出过力,但回去后还是被神坛处死,以儆效尤。这种严格的纪律执行,确保了神兵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让民众看到了这是一支不同于军阀部队、官僚豪绅的正义之师。

(二)神兵的民心拥护

各路神兵进入德江城时,有着明确的行动准则,只扎庙宇、不扎民房,即使因人多必须住扎民房,也严令不许侵犯房主利益,若有违者,则当街当众惩罚。神兵入城后,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让民众感受到这是为他们争取权益的队伍,因此民心大悦,纷纷支持神兵运动,为神兵提供物资、情报等支持,形成了军民一心反抗压迫的良好局面。

六、神兵运动的坚韧抗争与红色曙光

(一)面对镇压的不屈

神兵打倒乡闾,反抗政府的态度十分鲜明,不为利诱,不受威胁。雷鸣九部驻防德江时,委部属罗雨生任县长,罗雨生企图利用高登云与神兵首领张羽耀、张羽让的表亲关系,派高登云去稳坪当神兵区长,对神兵进行招抚,妄图瓦解神兵运动,但神兵们不为所动,招抚未能实现。史肇周部张明修妄图巧施诡计笼络神兵,然而神兵进城后,见官兵就杀,坚决不为张明修所利用,让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蒋在珍招安营长(后擢升团长)曾昭贵驻防德江时,被神兵围困三日,最后只能抱头鼠窜,狼狈不堪。

军阀部队对神兵的镇压是疯狂而残酷的。印江鹿井神兵攻印江城时,遭到驻军的残酷屠杀,西门坝上尸横遍地,惨不忍睹,而且死者绝大多数是徒手相拼的女神兵,她们为了反抗压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鹿井神兵并没有因吃败仗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反抗的决心。鹿井溪的民房被官兵烧毁100余幢,沿河被烧毁大小村寨13个,这些地区的神兵无家可归,但他们仍然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满心的仇恨,坚持对敌斗争到底,展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

(二)融入红军的新生

黔东北各地神兵面临军阀官僚武装的无情镇压,处于进退维谷之际,贺龙同志率领红三军从彭水进入黔东,如同黑暗中的曙光,给神兵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神兵首领冉少波等人听闻红军到来的消息后,激动不已,他们前往沿河晓井迎接红军,并且在印江沙子坡召开神兵群众大会,发布了告各县神坛书,向广大神兵和民众宣传红军的理念和宗旨,让大家看到了更光明的革命道路。

德江神兵首领张羽让、张金殿、张羽耀等在枫香坝张氏宗祠与敌决战后,毅然选择投奔红军,他们带着神兵队伍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成为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红三军将这些神兵收编,先组建成纵队师,任命冉少波为师长,张金殿为副师长。师下辖神兵团,德江、印江、沿河、川黔边各为一团,团下辖支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编制。事后,凡流散的神兵得知消息后,也纷纷来投,都编入纵队师,壮大了红军队伍。

继后,纵队师又改编为黔东独立师,下设独立团,冉少波改任副师长。自此,黔东农民武装起来的一支支神兵队伍,光荣地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的征途。当年从神兵到红军的人,有的至今健在,他们在部队中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有的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也肩负重任、担任要职,他们都有着一段艰苦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这段历史见证了他们从反抗压迫的民间力量,转变为为国家、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队伍的伟大历程,也成为了黔东北地区革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后世之人铭记历史,传承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