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山花开时(2 / 2)

徐挽歌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歌词浅白,却朗朗上口,越回想就越有另外一番滋味。不过,感觉并不完整!”

徐挽歌狐疑看着他,不愧是音律大家。

“嗯,这个……有时候残缺才令人回味。”

徐挽歌闻言,微微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绝美的笑容,修长妙曼的身姿在他旁边跳起了一支舞蹈。

口中轻唱着:山上的山花开呀……

如此,循环了两遍。

杏儿跑过来,眼里都露出了崇拜之色:“挽歌姐姐唱的真好听!”

“噢,是吗?你家少爷还教过你什么,可以说给姐姐听吗?”

“当然可以,教了好多。只是杏儿笨,很多都记不住了!少爷还会作诗呢!”

……

所以,回到挽风阁,徐挽歌恼怒的将他捉进书房,给了他笔和纸,怎么都要把所做之诗写出来才行。

苏小楼这就傻眼了,原本那些印象深刻的诗词,完全是为了教杏儿写字即兴之作。

任凭他再三强调为古书里看到写下来的,徐挽歌却是怎么也不信。

无奈只得提笔写着: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徐挽歌拿苏小楼写的纸,苏小楼迟疑了半天不肯松手,被她硬拽了去。

自己这年龄、阅历实在与这意境差的太离谱,所以苏小楼总感觉不妥。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徐挽歌失神的重复了一句,看向苏小楼的眼睛变得锐利起来,好似要把他看穿一般。

“公子有相恋之人,又何必来扰挽歌呢?”

却是连一声苏郎都不肯再称呼!

能写下如此扣人心弦的感伤之词,必定是用情至深!

苏小楼冷汗淋漓,暗叫不妙。看来今唯有真诚才是必杀技。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虚岁十八,连镇上都没出去过,一心好武,何来的男女之情?不过是上元夜,一个外地戏班子,唱了这么一场戏,那女子哭诉真切凄惨模样,令我有感而发,才以那女子的视角写下此词。”

见苏小楼苦笑之像,不似作假,而且以她的聪慧,刚才只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

如今听他所言,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词以女性视角去描写。

而且杏儿也说她的少爷从小习武,极少跟外人接触。

不过,女人生气是毫无道理的。

“没骗我?”她还是装作不确定的模样。

“我怎么会骗你,当然不会。”

“那也不行!”

“为什么?”苏小楼没辙了。

“你能给个陌生女子作出如此凄美之词,必须也得为我作一首。”

“这……”

毕竟,剽窃别人的东西,总是有负罪感。

“不愿意?”徐挽歌横眉看过来,面色又冷了下来。

苏小楼只得举手投降,认输道:“愿意,愿意,怎么会不愿意!”

徐挽歌这才露出笑意,给他铺上了纸,帮着他磨了磨墨。

苏小楼几次想下笔,都觉回想诗词不恰当,一时间陷入颇为为难的境地,手里捏着毛笔苦思着。

一旁的徐挽歌见此,心里也极为期待,眼前的情郎好武不善文她信。

毕竟,她经史子集功底极深,而且有独到的见解,木南府几个大儒对她都颇为推崇。

苏小楼就明显不通圣贤之意,史集之见,反而是一堆邪说歪理,说的头头是道。

这也是她为他着迷的地方之一。

不过,不通文史并不意味着没有诗词等之才。

百年前,那位布衣宰相,未拜一师,未读一书,大夏帝国将倾覆时,力挽狂澜,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文章。

所以,她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