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酸雾的致命威胁后,林羽对山洞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那高处狭窄的岩缝,虽然氧气稀薄,却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他找到了新的生存策略。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外部防护来抵御环境灾害是远远不够的,山洞内部也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威胁进行区域划分和功能调整。原有的试验田虽然经过精心打理,但位于洞口附近,一旦酸雾再次袭来,仍然会受到影响。
他决定进行一次重大的“搬迁”——将耕种区转移到山洞内部更高、更通风的区域。他首先仔细勘察了山洞深处的结构,寻找适合开辟新试验田的位置。最终,他选中了靠近之前发现的那个高处岩缝的下方区域。这里地势略高,空气流通相对较好,而且与外界的酸雾沉降区域有足够的距离。
这项“新巢启封”的工程量巨大。林羽首先要平整新的耕种区域,搬运大量的泥土、骨粉和腐殖土,建立新的高垄。他用石刀和铁锄一点点地开垦着这片新的土地,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在新的耕种区上方,他特意利用天然岩石的形状,搭建了简易的支架,以备未来安装新的防护棚顶。
为了确保新耕种区的安全性,林羽还做了一个重要的标记。他用之前制作的荧光涂料,在新耕种区的四周岩壁上,绘制了一条醒目的“安全线”。这条线不仅是他自己的视觉提醒,也象征着这片区域已经达到了他所能提供的最高安全标准。在黑暗中,这条荧光线发出微弱的光芒,如同希望的边界,圈定了林羽在这末世中的“新巢”。
当新的耕种区初步成型,林羽开始将原试验田中的作物小心翼翼地移植过来。那些长势良好的土豆幼苗和灰叶草,被他连根带土地挖出,然后小心地栽种到新开辟的土地上。这是一个精细而漫长的过程,他必须确保作物在移植过程中受到最小的伤害。
而在旧的试验田,也就是之前受到酸雾威胁的区域,林羽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他知道,这片土地已经受到了酸雾的侵袭,即使表面没有明显污染,也可能残留着一些有害物质。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他决定彻底废弃这片区域,并对其进行消毒。
他从储存区找出大量的石灰。这些石灰是他之前在废墟中发现的,具有良好的杀菌和中和酸性的作用。他将石灰均匀地撒布在旧试验田的每一寸土地上,覆盖了所有的作物残骸和裸露的土壤。石灰的白色与周围的泥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预示着这片土地的“终结”与“净化”。他希望通过石灰的强碱性,彻底清除土壤中可能残留的酸性物质和有害微生物。
在完成所有迁移和消毒工作后,林羽站在山洞入口,看着洞外被酸雨洗刷过的景象。雨水已经停止,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股湿润的酸味。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洞的外墙上。他注意到,那些之前被酸雨反复冲刷的岩壁表面,留下了一层淡淡的、白色且闪烁着微光的盐霜痕迹。这层白色的痕迹,如同时间留下的印记,又像是一枚枚镌刻在岩壁上的“末日勋章”,诉说着这片土地所经历的磨难,以及林羽在这场磨难中顽强求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