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笛生看着这神奇的一幕,心中既惊叹于丁一一的智慧,又对新子弹的效果充满期待。
伍笛生着急地把这一梭子子弹压入弹夹,然后“砰砰砰砰砰”,几个精准的点射朝着牛头射去。
他仔细观察牛头,发现即便是经过改造的子弹,也需要精准射击,多次击中同一区域才能破甲。这让他意识到,问题依然严峻,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接着,他又试了新做的穿甲弹,“砰”的一声,巨大的后坐力让伍笛生明显感觉到肩膀的压力似乎增大了一倍。
他作为超级狙击手,当然完全可以控制这个力度,但他心中明白,普通的士兵很难承受这样的后坐力。
新做的子弹采用了新的底火,让出膛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这样会损害枪管的寿命,但对于当前急需的高杀伤力来说,也是必要的牺牲了。
他看着新子弹的效果,果然能够击穿那些疯牛的头骨了,这让他心中一喜。
可还没等他松口气,通讯器突然响了,是那只从月球上带下来的通讯器,丁一一的三维头像蹦了出来。
丁依依双手放在一张桌子上,托着下巴,笑着看着伍笛生说:“试过了吗?肩膀生疼生疼的吧?我的礼物你没有仔细看吧,下面还有一个惊喜呢。”
伍笛生笑了笑,说道:“这样的力度对我一个职业狙击手来说一般般了,但是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恐怕有点吃不消。”
丁一一哈哈大笑说:“我也试了,确实吃不消,所以我把枪托改造了一下。”
伍笛生听后,慌忙在箱子里翻找,果然发现箱子底下有两个用三维打印机打印的枪托。
这个枪托结构非常精巧,由于是三维打印机打印的,并没有在外层覆膜,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的结构。
伍笛生拿起枪托,仔细端详,发现其内部的设计充满了巧思,每一处线条和结构都似乎经过了无数次的优化。
他轻轻抚摸着枪托,感受着那细腻的打印纹理,心中对丁一一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伍笛生换上枪托,再次试了一枪,“砰”的一声,他感觉枪托回弹了一下,有效地吸收了强大的后坐力。
那一瞬间,他仿佛感受到了枪托与自己身体之间的完美契合,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涌上心头。
伍笛生不禁感叹道:“丁一一,我真的很崇拜你,你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好多问题竟然不到24个小时就给我解决了……”
此时,在绵阳的军工厂里,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一座八十年代的工厂车间,被重新启动。
为了满足前线的迫切需求,已经开始三班倒,争分夺秒地加工前线需要的子弹和枪托,同时还不忘用新型金属,精心加工7.62毫米的枪管。
每一个工人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自己的双手为前线的战士们铸造着希望的武器,为保卫祖国的边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车间里,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器,火花四溅。一位老工人正仔细地打磨着枪管,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艺术品。
他深知,这每一根枪管,都将成为战士们在前线杀敌的利器,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旁边的年轻工人,则在熟练地操作着三维打印机,打印着枪托。
他的手指在操作台上快速地舞动着,眼神紧紧盯着打印机的屏幕,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负责生产子弹的车间里,机器有节奏地运转着,一颗颗子弹在流水线上诞生。
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工序,从装填火药到压合弹头,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他们知道,这些子弹将带着他们的期望和祝福,飞向战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而在质量检测区域,工作人员更是一丝不苟地对每一件产品进行严格检测。
他们用精密的仪器测量着子弹的尺寸、枪托的强度和枪管的内径,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因为他们明白,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在战场上危及战士们的生命。
与此同时,军工厂的管理人员也在忙碌地协调着各项工作。他们不停地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确保原材料的供应顺畅,生产进度有条不紊。
他们深知,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容不得丝毫懈怠,必须争分夺秒地为前线提供最优质、最可靠的武器装备。
而伍笛生和他的战友们,也将带着这些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武器,勇敢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挑战,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他们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们保卫祖国、扞卫和平的决心。
本书故事发生在平行宇宙,和现实无关。作者知道191步枪很棒,5.8毫米子弹穿透力超强,但是作者就是喜欢81式步枪,就是想局部战场复活81式步枪,我的书,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