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隔音悖论(1 / 2)

林羽历经多次尝试与失败,终将山洞打造成相对安全且舒适的避难所,但他深知末世环境下危机四伏,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日清晨,林羽如往常般检查山洞内部,目光突然被一些细小岩缝吸引。这些岩缝虽看似不起眼,但在末世,任何细微缝隙都可能成为危险生物入侵的通道,那些体型小却异常凶猛的变异昆虫,极有可能借此悄无声息地潜入山洞,带来巨大威胁。

为防患未然,林羽决定行动起来,彻底堵住这些岩缝。他首先想到废墟中找到的旧毛毯和碎石,毛毯可隔音遮光,碎石能填补较大缝隙,二者结合或许能万无一失。于是,他立刻动手,先将毛毯裁剪成合适大小,紧紧塞入岩缝,又从洞外采集湿泥,涂抹在毛毯表面加固,接着用碎石填满剩余空间,最后覆盖一层泥土,确保整体结构稳固。

一番努力后,岩缝被成功堵住,山洞内部愈发安静黑暗。林羽看着自己的“杰作”,满心以为能彻底杜绝外界生物入侵。然而,他很快意识到此举带来了意外后果。

堵住岩缝后的首个夜晚,林羽如往常般早早入睡,就在即将进入梦乡时,莫名的不安感涌上心头。他忽然明白,山洞虽更加安静安全,却也隔绝了外界声音,原本微弱的风声、远处动物叫声以及潜在危险的警报声,都被厚厚的毛毯和碎石阻挡在外。

这种不适感让林羽深知,在末世,任何细微声音变化都可能是对潜在威胁的预警,若无法及时察觉,自己可能陷入险境。果然,次日清晨醒来后,林羽发现自己错过了重要机会。原来,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大量泥石流沿山坡冲向山洞方向,所幸山洞位置较高,泥石流未直接冲击洞口,但从侧面绕过。若他能听到雨声和泥石流动的声音,完全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减轻潜在威胁。

这次事件让林羽深刻认识到,追求绝对安全不可取,过度依赖物理屏障会让自己失去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反而陷入更大风险。于是,他决定重新审视防御策略,寻找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感知外界的方法。

经过深思熟虑,林羽决定放弃“绝对安全”的执念,转向更灵活实用的防护方式。他明白,与其完全隔绝外界声音,不如保留部分必要缝隙,随时监听外界变化,这样既能保证山洞基本安全,又不会陷入信息盲区。

随后,林羽开始新一轮调整工作。他仔细检查已堵上的岩缝,逐一评估重要性和潜在风险。对于位于较低位置或靠近地面的缝隙,他认为仍需严密封堵,以防小型生物入侵;而那些位于较高位置且远离洞口的缝隙,则适当保留,用于倾听外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