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站在岩壁前,凝视着它,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没有过多犹豫,直接将木棍上的“荧光墨水”涂抹在岩壁上。他的动作轻柔而坚定,每一笔都像是在与岩壁对话,诉说着他对这片试验田的热爱和期望。
他没有画复杂的图案,而是用最简洁、最有力的线条,勾勒出试验田的轮廓。这些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从他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一般。接着,他用点点绿色的荧光点代表那些顽强生长的作物,这些荧光点散布在试验田的各个角落,宛如夜空中的繁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在画面的正中央,林羽用荧光描绘了一个象征着希望的嫩芽图案。这个嫩芽虽然微小,但却充满了力量,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和绽放。
当林羽完成最后一笔时,他退后几步,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这片被荧光涂料标记出来的区域,在黑暗中散发出明亮的光芒,仿佛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一面普通的岩壁,而是一面“耕种安全区”的标志,一块“新绿纪念碑”,见证着他对这片试验田的辛勤付出和无限期望。
当他完成这幅发光的画作,退后一步,凝视着它时,山洞内的光线恰好变得昏暗。荧光涂料发出的柔和绿光,与尸油灯和陶罐反射灯发出的暖黄色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象。绿色与荧光蓝交织的光芒,将这片试验田笼罩在一种神秘而神圣的光辉之中。它如同一个微型的“方舟”,在这末世的洪流中,承载着生命的希望,静静地停泊在洞穴深处。
这面“新绿纪念碑”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更是林羽对未来的期许。为了确保这份希望能够延续下去,他决定埋下一个“备份种子库”。他知道,尽管现在已经有了收成,但风险无处不在。他必须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林羽在试验田周围,选择了几个干燥、隐蔽的角落。他用陶罐和坚固的石头,制作了几个密封性极好的“种子罐”。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刚刚收割下来的耐盐碱植物的种子,以及一些末世前在废墟中找到的、经过干燥处理的备份种子,分门别类地装入这些罐子中。他还特意在每个罐子上用木炭标注了种子的种类和采集日期。
他将这些密封的种子罐深埋在“新绿纪念碑”附近的土壤深处,并用一些不显眼的石块做了标记。这些标记只有他自己知道,确保了种子库的隐蔽性和安全性。这些备份种子,是他在这片废土上,为生命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险,是文明延续的火种。他希望,即使有一天他无法再守护这片试验田,这些种子也能在未来生根发芽,将这片绿意延续下去。
这次“新绿纪念碑”的建立和“备份种子库”的埋藏,标志着林羽在末世求生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不仅仅是解决了眼前的生存问题,更是开始为未来的发展,为生命的延续做长远的规划。他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求生者,蜕变成为一个守护者,一个文明的播种者。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这面“新绿纪念碑”虽然美丽,但荧光涂料的寿命是有限的,最终会衰减。他需要寻找一种更持久的标记方式,一种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象征。他开始思考,是否能利用更坚固的材料,比如雕刻岩石,或者用特殊颜料来绘制这面“纪念碑”。
此外,林羽也开始思考如何扩大“备份种子库”的规模和多样性。目前主要以耐盐碱植物为主,但他希望能够收集到更多种类的植物种子,包括药用植物、纤维植物,甚至是观赏植物。他知道,植物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也是未来文明复兴的希望。他开始在每次外出搜寻物资时,更加留意各种植物的种子,并尝试学习如何更好地保存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