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想到了之前“药方残页”的教训。那次他因为盲目相信古药方而“伤肝肾”,这次他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必须谨慎地寻找解毒的方法。他回忆起山谷中那些具有解毒功效的植物。他曾在一本残缺的植物图鉴上看到过一种名为灰叶草的植物,据说其汁液具有催吐和解毒的作用。
林羽立刻冲出山洞,冒着危险在山谷中寻找灰叶草。他迅速采摘了一些,然后回到山洞,用石臼将其捣碎,挤出灰绿色的汁液。他小心翼翼地掰开煤球的嘴巴,将灰叶草汁一点点灌胃进去。
煤球剧烈地挣扎着,但林羽死死地按住它。终于,煤球开始呕吐,将胃中残余的土豆碎屑和一些黄绿色的液体吐了出来。林羽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解毒剂开始发挥作用了。他继续用清水清洗煤球的口鼻,并不断安抚它。
经过几个小时的观察和照料,煤球的抽搐渐渐停止,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它虚弱地抬起头,用一种依赖的眼神看着林羽。林羽知道,煤球活下来了。
他将这次“猫盟缔结”的意外,包括“驯化野猫‘煤球’守粮,但猫偷吃发芽土豆中毒(用灰叶草汁灌胃解救)”的事件,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在末世中,即使是盟友,也可能因为无知而陷入危险,而人类必须承担起照顾这些盟友的责任。
林羽和煤球之间的关系,在这次中毒事件后,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煤球变得更加依赖林羽,而林羽也更加珍视煤球。他明白,他需要给煤球一个明确的“协议”,让它成为真正的“员工”,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宠物。
他决定每日喂鱼干换守卫。他将鱼肉制成易于保存的鱼干,作为煤球的专属食物。每天,他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给煤球投喂一定量的鱼干。煤球也似乎理解了这份“协议”,它开始自觉地在粮仓周围巡逻,对任何靠近的鼠类发出警告,甚至会主动捕捉闯入山洞的鼠类。
煤球正式成为了山洞的“员工”,一个忠诚而高效的“守卫”。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它的价值,而林羽也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这份“猫盟”的承诺。山洞中的鼠患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他将这次“猫盟缔结”的成功,包括“协议:每日喂鱼干换守卫,煤球成为正式‘员工’”的成果,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在末世中,与动物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
这次与野猫煤球的猫盟缔结,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对生物防治和动物驯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学会了通过细致的观察、耐心的付出和明确的“协议”,来将野生动物转化为生存的盟友。这种对生态关系的理解和利用,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的深层含义——鼠患是生态失衡的表现,而猫的加入,则为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平衡力量。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煤球的健康依然是他需要关注的问题。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精确地判断植物的毒性,并找到更安全的解毒方法?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够驯化更多的动物,或者利用不同的动物来应对不同的威胁,那将是更高级别的生物协作能力。他对“猫盟缔结”的深入探索,也预示着他将在“日常耕耘”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和突破,以应对末世中无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