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历来史学界根据《古玉图谱》中提到的“天然太极砚”及其背铭文的风格和内容,进行分析,说太极砚台还不能确定是哪个朝代物件,
“玄黄未判,中蕴太极”提到了“太极”的概念,太极是中国古代广泛出现在道家和儒家的经典文献中,特别是在宋明理学中太极的概念被进一步阐述。
另外“产自西域,重译献琛,以贡贝阙”表明此砚或是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传入中原的,这通常与汉唐时期的文化交流有关,这样匈奴人后裔、蒙古人、契丹人、辽、金、西夏就想重新要回此件宝物,以宝物回归之名义,入侵中原,发动对宋战争。
“大匠琢之,以光文室”表明砚台由工匠精心雕琢,用于书房,表明古代文人对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重视。
“陶泓旧范,宜毫宜墨”说明此砚台适合于毛笔书写作画。
“君子用享,永传万业”表明砚台被视为珍贵的文宝,希望它能永久传承道脉。
虽无法精确断代,根据铭文用词内容、风格以及习惯,人们推测这个砚台可能是宋元时期或者明朝的产物。
这是《古玉图谱》面世以来,目前史学界、收藏界形成的共同认知。
但实际上,守护此宝的几大世家大族知道此太极砚乃是上古道宝,道级宝品,与伏羲人皇笔是一套文宝,绝不是如铭文说是西域对中原的朝贡品,更不是西域人所能雕刻制作的玉器,铭文只是遮人耳目,是被人后来加上个外壳刻上去的,有意让人们忘记原来的出处,而说成是西域朝贡之礼,企图占有,借口索要罢了。”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