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坤舆归藏(六)(2 / 2)

太湖,这面巨大的青铜镜,重新倒映着静谧的星空和悬浮的玉琮矩阵,仿佛刚才那场足以颠覆维度的生死之战从未发生。唯有空气中残留的、混合着青铜、玉质、血液和新生草木的奇异气息,诉说着惊心动魄的过往。

秦古阳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到水边,弯腰拾起一株随波漂来的稻穗。这并非普通的稻穗,其谷粒饱满如珍珠,每一粒的谷壳上都天然铭刻着微缩的《河图》五音编码,散发着柔和的星辉。在穗粒流转的星辉之间,他仿佛看到了玉琤最后那抹释然、欣慰的微笑,如同星尘般闪烁,然后温柔地消散。

而在云梦泽最幽暗的深渊,墨翟沉没的巨大坤卦符号(?)之上,一滴由机关鸢残骸与墨者意志凝结而成的青铜色血珠,缓缓渗出,如同朝露般滴落。它并未沉入淤泥,而是轻盈地、精准地渗入那悬浮于翡翠祭坛废墟上空、由老子黎曼流形演化的克莱因瓶档案馆深处——《维新策》终极注脚的书页之中。

血珠晕染开来,在古老的玉版书页上,凝成一行铁画银钩的小篆:

“坤舆载物,归藏者生;递归破界,维新者存。”

这十六个字,是牺牲的总结,是胜利的铭刻,亦是未来的箴言。

然无人察觉,在翡翠祭坛那条最深的、被玉猪龙量子瞳孔爆裂能量震开的裂缝深处——那枚红山玉猪龙残骸的核心碎片上,一点微不可察的幽光悄然转移。它不再依附于脊背,而是如同最隐秘的寄生孢子,悄然转移、嵌入了《河图》五音频率的核心编译节点之中。这只隐形的“瞳孔”,依旧在无声地倒映着、记录着,其深处流转的卦象,已悄然指向《三坟》典籍中从未被真正揭示、也未被启动的——“第十三爻”的卦变轨迹…… 这轨迹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预示着下一场风暴的雏形。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