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禹鼎璇玑 禹王玉圭(九)(2 / 2)

“什么?!这是禹王治水圭与古篆圭!

没想到真的存在,而且还是在归墟之境这里遇到。

记得当时在榕城天地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古玉图谱》时看到过,两圭正面背面上的铭文字象符号,令他印象深刻,只是那时不明白其为何意。

图谱里有具体介绍两圭,

治水圭“长一尺二寸,博长三寸,剡上左右各一寸五分,玉色青玄璊斑土心古色璀璨如繍,古篆二字不可解释”;秦古阳记得图谱上说明“禹王治水圭”时,附带还介绍说,“皇朝宣和中,在济南的济水河中,出一古鼎,鼎腹有铭文二字,与此圭字同”,

接着还说有一个传统惯例,古之贤圣诸君,凡有成功,必告上帝,如封禅郊社之祭,祭毕必留有纪念物,若铸鼎若刊玉,或埋于土,或沉于河,如济水所得之鼎,字与圭同,必此圭与鼎同沉于河,曾入唐明皇御府,故圭背面有开元御府刊字廼邰,古之奇物。

古篆圭“长一尺二寸,博长三寸,剡上左右各寸有五分,玉色青碧璊斑遍满如朝霞焕烂,繍错可爱”,图谱还介绍说圭正面“有古篆铭十字,与禹王绸戈铭字文仿佛,历来无从解识,圭背还有乾元内府刻字,曾入唐肃宗宝藏,当时必然考索校正为禹王之物,非商周所得有”。

此时两件禹王圭在虚空中骤然合并,金光迸发间“华”“夏”二字如巨龙腾空。

玉圭内空间展开,伏羲女娲的幻影正叮嘱炎黄二帝:“后世禹王当以‘夏’立国,合‘华’成号。”

伏羲人皇笔与天然古玉太极砚化作流光融入龙云纹中,三星堆纵目巨影垂下目光。

秦古阳掌心发烫,终于听懂万古回响——自己就是这湮灭与起源方程式的最后一个音节。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