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西秦国探子密报:
东齐山南县今年的千匹军马已出栏,三日后将送往东齐国都,机不可失。
东齐山南县与西秦国镇东军距离最近。
西秦军部下令,镇东军立即采取行动。
能抢到军马带回西秦最好,抢不到,毁了军马也行。
为了偷袭成功,西秦镇东军安排数支主力队伍,下午突然在边境线摆开进攻阵势,吸引防守兵力。
另一边安排数队精骑,以寻找丢失的八匹军马为借口,趁夜越境突袭山南军马场。
东齐国虎贲军杜大帅久历战阵,见西秦国摆开主阵,虚张声势而不进攻,觉得有异。
他急急下令,严查各边境阵地有无异常。
不多时,杜大帅收到东南方主将急报:
一个时辰前,敌方几队精骑,趁夜越过东南边境线,方向是山南县。
这个主将,就是派出数队人马进攻大松山的那位将领。
杜大帅判断:敌方目标,就是山南军马场。
杜大帅将计就计,设下埋伏圈。
手指在军事地图上移动,连连下令:
“命令:虎贲军主阵各军原地不动,防止西秦军队突然进攻。”
“急令:山南军马场转移马匹,安排马场守军在军马场大道二侧设伏。”
“急令:虎贲军预备队三部、六部、八部,全部精骑沿大道急追,在山南军马场口形成包围圈。”
“急令:山南军马场沿线所有巡值队伍、送粮官兵,第一时间到山南军马场集结驰援,不得有误。”
“命令:东南边军部队调派精兵,跟踪追击,在山南军马场形成合围。”
东南边境主将情知事急,不敢怠慢。
一边安排追兵,却突然想起,离军马场距离最近的队伍,就是他派去攻打大松山的队伍。
急忙派出数名信使,传达紧急军令:停止攻山,第一时间驰援军马场,立功者,重赏!
即将攻上寨门的官兵收到紧急军令,呼啦啦一下,全部退走,转头向山南军马场驰援。
这支队伍没有攻下山寨,却在包围战中立下大功,斩杀了西秦精骑中的领队主将。
东南边境主将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星夜派人到户部,求他叔叔给杜大帅写了一封信。
信里没有具体内容,就是问候杜大帅身体如何呀。
回京述职时,大家相聚一下呀,哈哈哈之类。
但对这些官场油子来讲,其它层面意思表露无遗。
杜大帅判断精准,调遣及时。
西秦国的千余精骑在军马场外三公里被层层包围,死伤惨重,最后仅剩二三十余人马拼死逃回西秦。
西秦国事后宣称:
西秦巡哨官兵一行二十多人,领队有夜盲眼,当晚误入东齐国境,发现迷路后及时撤回,无一人伤亡。
这是东齐国边境那一年来打得最好的一场战斗,也是唯一一次大胜后,对方没有要求赔偿的战斗。
战后,得到消息的各国对东齐国的军事实力有了一丝丝忌惮。
随后一年,西秦镇东军与东齐虎贲军对峙的这条边境线上,没有发生更大规模的战争。
这次大战过后,几家欢乐几家愁。
杜大帅战功赫赫,东齐国主亲自接见嘉奖,官升二级,赏赐无数。
主将部下驰援及时,斩杀西秦领兵将领,本该立功授奖。
但有人密告杜大帅,西秦国突破的边关阵地是主将辖区。
其安排部下到大松山剿匪,阵地防守力量不足,导致敌军轻松过境。
杜大帅已知缘由,沉吟片刻后,派人传主将进帐长谈。
这位主将出身东齐豪门,兵部有人脉不提,二叔更是户部高官。
每年军队物资都由他负责调配。
哪怕数量不变,何时调配,质量如何,都会影响到军队的士气。
出帐后,主将被降职一级变成副将,却满脸庆幸与敬服之色,不提再次攻打大松山一事。
后来,虎贲军的物资供应反比之前更为顺畅。
数月之后,杜大帅军议时说,副将功不可没,他将上书为其请功升职。
反观大松山,在此战中伤亡惨重。
数月之内,伤重者陆续去世,满寨雪白,送葬哭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