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温情脉脉,暗流汹涌(2 / 2)

两人就这样相拥着,房间里弥漫着温馨又暧昧的气息。

窗外,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许久,谢君瑶才轻轻推开朱文正,红着脸道:“我去叫大夫换药,不然伤口该疼了。”

朱文正这才恋恋不舍地松开手,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嘴角挂着一抹满足的笑。

金陵城的夜晚,格外寂静。月光洒在大地上,仿佛一层银纱,掩盖了白日里的血腥与纷争。

这边朱文正温情脉脉,那边却是暗流汹涌。

“朱文正……”徐达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满是嫉妒与不甘。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朱文正与徐达就多有龃龉。朱元璋帐前侍卫俞本所着的《皇明纪事录》就有记载,朱文正与徐达不睦,曾多次向朱元璋密告徐达“有谋反之意”。

这些年,朱文正如同彗星般崛起,战功赫赫,风头无两。

朝会上,朱元璋对朱文正的夸赞和敬仰,都像针一样刺在徐达身上。他自认为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功劳不小,可如今,朱文正却成了朱元璋眼中的军中未来之星,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哼,既然你不给我活路,就别怪我心狠。”徐达猛地将信拍在桌上,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一个计划逐渐成型——弹劾朱文正,彻底将他拉下马。

天刚蒙蒙亮,徐达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李善长府邸。见到李善长,徐达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寒暄几句后,话锋一转:“李公,您可听说了?朱文正那小子越发张狂,眼里根本没有吴王和咱们这些老臣。”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份精心准备的文书,上面罗列着朱文正的“罪状”,双手递给李善长。

李善长接过,慢悠悠展开,不紧不慢地看着。徐达在一旁心急如焚,眼睛紧紧盯着李善长的脸,试图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一丝端倪。

良久,李善长放下文书,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淡淡地说:“文正年轻气盛,是有些莽撞。但他到底是吴王的亲侄子,这些年也立了不少功,咱们贸然弹劾,恐怕不妥。”

徐达一听,急了:“李公,您这话说的。他私自调兵,私铸军械,这分明是要谋反啊!咱们若不站出来,日后怎么向吴王交代?”

李善长微微一笑,放下茶杯,不置可否。徐达知道,李善长这是不愿蹚这浑水,心里不禁暗暗骂道:“老狐狸,就知道明哲保身!”

从李善长府出来,徐达脸色铁青,却没有丝毫犹豫,直奔常遇春的住处。

见到常遇春,徐达也顾不上客套,大声说道:“常兄弟,你可不能再坐视不管了!朱文正那厮野心勃勃,根本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他擅自对西南动兵,这是公然违抗吴王命令,咱们的地位都快保不住了!”

常遇春皱了皱眉:“徐哥,文正这事确实做得不对。可他毕竟是吴王的至亲,咱们这么做,会不会……”

徐达上前一步,抓住常遇春的胳膊:“常兄弟,你怎么也这么糊涂?咱们都是为了吴王的大业,如今不除了这隐患,日后咱们都得被他踩在脚下!”在徐达的软磨硬泡下,常遇春勉强答应考虑。

离开常府,徐达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汤和府上。汤和听完徐达的来意,脸色一变,沉思片刻后说:“徐兄弟,这事可非同小可。文正和吴王的关系,你我都清楚。咱们弹劾他,万一吴王怪罪下来,可如何是好?”

徐达拍着胸脯保证:“汤兄,您还信不过我吗?咱们联名上书,这么多人,吴王就算想护短也得掂量掂量。况且,咱们都是为了吴王好,他迟早会明白的。”汤和只是摇头,没有松口。

徐达满心愤怒与不甘,可他没有放弃。接下来的几天,他在淮西派中四处奔走,每到一处,便添油加醋地诉说朱文正的“恶行”:“那朱文正,仗着自己有点功劳,就肆意妄为。咱们在前线拼死拼活,他却在背后搞小动作,私铸军械,这不是想谋反是什么?咱们可不能让他得逞,得为自己的前途想想啊!”

在徐达的煽动下,淮西派中十数人被激起了怒火,纷纷响应。

病床上,朱文正看着手中情报,笑着称赞道:“做的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蛛网渗透到朝中重臣的家中。”

他阴恻恻笑道:“徐达,你要玩,老子就陪你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