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漕运衙门易主:新官推行承包责任制(2 / 2)

\"周大人,如此下去,漕运必将大乱!\"林远手持验船报告,闯入漕运衙门。周墨年却慢条斯理地品着茶:\"林大人莫急,商户若嫌价高,大可选择别家漕帮。这正是承包制的妙处——引入竞争,优胜劣汰。\"

林远意识到,常规手段无法阻止这场闹剧。他连夜召集物流学堂的能工巧匠,研发出\"漕船质量核验标准\":每艘漕船需在船舷嵌入刻有编号的青铜牌,牌内暗藏夹层,记录着木材种类、建造日期等信息;同时改良水密舱设计,增加船体抗沉性。他将这套标准呈给张居正,在首辅的支持下,朝廷下旨:所有承包漕船必须通过官方核验,否则不得运营。

与此同时,林远在扬州码头设立\"漕运监督站\",由物流监查司与当地商户代表共同管理。监督站采用\"随机抽检+举报奖励\"制度,一旦发现漕帮违规,不仅处以重罚,还会扣除承包保证金。暗影小组更是渗透进各漕帮内部,掌握了大量兴隆漕帮行贿官员、偷工减料的证据。

当林远将铁证摆在万历皇帝面前时,周墨年仍在狡辩:\"此乃个别漕帮的违规行为,与承包制本身无关。\"林远却不慌不忙,呈上一本账簿:\"陛下,据查,周大人之弟暗中参股兴隆漕帮,承包招标从一开始便是骗局!\"

万历皇帝勃然大怒,下旨革去周墨年官职,严查其党羽。这场漕运风波暂时平息,但林远深知,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他趁机上书,提出改良版的\"官督民办\"漕运体系:漕运衙门保留对关键航线的控制权,民间漕帮可参与其余航线运营,但必须遵守统一标准;设立漕运仲裁机构,专门处理商户与漕帮的纠纷。

改革推行后,漕运效率显着提升。商户们惊喜地发现,虽然仍需接受监管,但货物运输更安全、更快捷了。林远在每个码头设立\"漕运信息公示栏\",实时更新船只到港时间、运费标准,彻底杜绝暗箱操作。

然而,就在一切步入正轨时,暗影小组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胡文远的亲信已逃往倭国,与倭寇头目密谋打造巨型战船,意图封锁东南沿海。林远站在重新恢复秩序的漕运码头,望着江面上整齐列队的漕船,握紧了腰间的令牌。漕运衙门的风波只是前奏,真正的惊涛骇浪,还在后面等着他去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