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南北合纵,联盟初成(1 / 2)

宣和三年正月初九,睦州山中大营。年关刚过,寒意未消。赵信站在沙盘前,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信。

“河北王庆已起兵,占据邢州、磁州一带,兵力约五万。”

“愿与圣公联络,共抗朝廷。”

这封来自北方的信件,令他沉思良久。童贯的大军正在南下,意图围剿方腊;而如果能在北面牵制住朝廷另一支主力——由蔡京坐镇的“京畿防务军”,那么整个战局就有可能逆转。于是,赵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派遣使者北上,与王庆建立战略同盟关系。

【局势分析:单打独斗难敌强敌】

赵信深知,虽然白马义从已在多次战斗中展现出强大战力,但面对童贯统率的中央禁军,仍是劣势明显。若不能在外部制造压力,分散敌军兵力,一旦开战,极可能陷入被围攻的绝境。为此,他在一次军议会上提出了联合其他起义军的战略构想:

一、【当前敌情】

童贯统领两万大军,即将南下;

张叔夜为前锋,擅长山地作战;

朝廷另有五万禁军驻扎汴京周边,随时可调遣支援;

二、【己方优势】

地形熟悉,利于游击作战;

情报系统初步建成,掌握敌军动向;

百姓支持度高,后勤保障逐步完善;

三、【联合目标】

联络河北王庆、川中田虎等地方势力;

建立“南北呼应、东西联动”的反朝廷联盟;

形成多点牵制,迫使朝廷分兵应对;

“我们不是要同时打赢所有敌人。”赵信说道,“而是要让他们疲于奔命。”

【外交筹备:选人、定策、备礼】

为了确保此次外交行动成功,赵信做了充分准备:

1.

人选选拔

最终选定原讲武堂教习之一、口才出众的陈文亮作为正使;

配备两名通晓北方方言的随员;

另有一队白马义从精骑暗中护送;

2.

策略制定

表达合作意愿,强调“共同抗朝”利益一致;

提出“互不侵犯、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三大原则;

承诺提供南方物资支援,换取北方牵制敌军;

3.

礼品准备

南方特产茶叶、药材;

制式铠甲与兵器各一套;

附带一份《治民纲领》副本,展示治理理念;

临行前,赵信亲自叮嘱:“你们不只是去谈条件的,更是去传递信心的。我们要让王庆知道,我们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一支能打、能守、能建的真正力量。”

【千里北上:穿越敌境,抵达邢州】

陈文亮一行人乔装成商旅,避开官军哨卡,穿越荆楚、河南,历时月余,终于抵达河北邢州。王庆虽已起兵,但内部仍存诸多派系分歧,对南方是否真有实力尚存疑虑。在一番试探性谈判后,陈文亮展示了赵信的治政成果、军事部署图与白马义从的战绩记录。更关键的是,他带来了赵信亲笔所写的盟书:

“今有赵某,与王君同举义旗,志在救民于水火,共伐暴政。若得天下清明,当以兄弟相称,不分主次。若有背信弃义者,天地共弃之。”

这一番言辞诚恳,加上实际战果的佐证,终于打动了王庆。他当场签署回函,并下令调动两万兵马进驻磁州,作出进攻姿态。

【联盟成立:南北呼应,震动朝廷】

消息传回睦州时,赵信正在训练新一批讲武堂学员。他看完回信,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好戏,要开始了。”

不久之后,朝廷果然乱了阵脚。

童贯原本计划全力南征,却因河北告急被迫分兵;

蔡京紧急召集京畿部队,以防王庆突袭;

多处边疆守军也被调往北方,造成东南防线空虚;

赵信趁机下令白马义从展开一系列小规模袭击,扰乱敌军补给线,进一步加剧其混乱。

【白马义从特性激活进度:42%】

【新增可用技能:【联合作战】【远程策应】】

这场联盟不仅改变了战场态势,也标志着赵信的战略思维已经超越了一城一地之争,迈向真正的“全局博弈”。

【影响深远:民心再稳,豪强归心】

随着联盟消息传开,南方各地的观望势力也开始动摇。

原本保持中立的地方豪族纷纷派人前来表示支持;

商户主动提供粮食与马匹援助;

甚至有旧朝官员私下投诚,愿为赵信效力;

百姓们也开始相信,这位“圣公”真的有希望改变这个乱世。一位老儒生在街头感慨道:“昔者刘备借东风,今日赵信结王庆,皆是识时务者。”

【尾声:合纵连横,乱世谋势】

夜深人静,赵信独自坐在营帐内,望着地图上的南北两条红线交汇在一起。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未来,他还需联络更多的义军,整合更多资源,才能真正撼动这座腐朽的王朝。但他并不急于求成。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用现代战略眼光布局古代乱世,用联盟与协作打破孤立无援的局面。

而这支“白马义从”,不仅是他的军队,也将成为他纵横天下的棋子。

宣和三年正月二十日,睦州大营。春寒料峭,白雪未融。赵信站在“民政司”门口,看着墙上张贴的一份新公告,眉头微微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