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又要来了。”
“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真正的对手,不是那些被历史记住的名字。”
“而是那些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人。”
——《流民军纪略·晋南会战卷》
【清廷的新战略】
多尔衮在连续失利后,终于决定动用最后的王牌——吴三桂。他派遣使者前往山海关,许以封王之位,并承诺:
“只要拿下山西,整个中原皆归你掌控。”
吴三桂沉思良久,最终答应出兵。他率两万关宁铁骑南下,与八旗主力汇合,组成五万联军,由阿济格统领,目标直指蒲州、太原一线。与此同时,清廷还秘密联络贺世贤,许以陕西总兵之位,诱使其再次出兵,牵制赵信侧翼。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即将爆发。
【赵信的应对策略】
面对五万清吴联军压境,赵信并未惊慌。他召集诸将,分析敌情:
吴三桂部擅长野战,骑兵精锐;
八旗铁骑依旧强悍,士气虽受挫,但训练有素;
联军后勤线拉长,依赖河北粮道补给;
贺世贤部虽已动摇,但仍不可轻视。
赵信当机立断:
“我们不能死守城池。”
“必须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节奏。”
他制定全新战术体系:
1.
特种突击(夏侯惇型)
刚刚激活的【特种突击兵】首次投入实战;
擅长夜袭、斩首、破坏敌军指挥系统;
任务:潜入敌营,制造混乱,刺杀关键将领。
2.
机动防御(赵云型)
主力部队采用灵活布阵,避免正面硬拼;
通过不断骚扰、撤退、再反击的方式,消耗敌军体力与士气。
3.
后勤打击(甘宁型)
派遣轻骑深入河北,烧毁敌军粮仓、破坏运输路线;
逼迫清军陷入补给危机。
4.
心理战(荀彧型)
散布谣言称吴三桂已与张献忠私通,意图割据中原;
引发清军内部猜忌,削弱其作战意志。
【第一战:夜袭敌营】
战斗尚未正式打响,特种突击兵便率先出动。由原现代特种兵出身的伊文带队,率领三百名夏侯惇型士兵,趁夜潜入清军大营。他们利用地形熟悉、伪装技巧与精准打击能力,迅速摸进中军帐外围。一声令下,火油桶点燃,箭雨齐发。清军顿时陷入混乱,自相践踏者无数。阿济格惊醒时,发现自己的亲卫已被斩杀数人,连忙下令鸣金收兵。此战虽未全歼敌军,却成功打乱其进攻节奏,为赵信争取到宝贵时间。
【第二战:机动防御】
次日清晨,清军重整旗鼓,发动全面进攻。赵信亲自指挥中军,采取“边打边撤”的战术。他故意示弱,引诱敌军深入,进入山区狭窄地带。就在吴三桂以为胜券在握之时,两侧山道突然杀出伏兵。赵云型轻骑如猛虎下山,冲入敌阵,箭雨倾泻而下。同时,曹仁型重步兵封锁出口,形成包围之势。吴三桂大惊:“这小子……居然敢反包抄!”他急忙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清军前锋损失惨重,伤亡三千余人,被迫退回河北整顿。
【第三战:后勤绞杀】
与此同时,甘宁型轻骑深入河北,焚毁清军三大粮仓。消息传回北京,范文程脸色骤变:“若再无粮草,大军最多支撑十日。”洪承畴低声建议:“应暂缓攻势,等待补给。”多尔衮怒拍案几:“不行!我们必须一战定胜负!”但他不知道的是,赵信的下一波行动,已经悄然展开。
【尾声:战争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赵信站在高坡上,望着远方的战场。伊文走来,低声问道:“将军,接下来怎么办?”赵信缓缓答道:
“我已经让他们知道,我不是李自成。”
“也不是张献忠。”
“我是赵信。”
他转身望向营地中的虎豹骑:
“我不需要历史承认我。”
“我只需要赢。”
而在千里之外,多尔衮正召集新的将领,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战争,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