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紧张筹备着一切,转眼一年已过。

忽然,李武接到消息:郑和成功归航。

“郑和回来了?快请!”

李武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急忙将人唤出。

终于归来,我已迫不及待!

如今,李武为未来的扩张,将效率发挥到极致,只待郑和归来,开启全新纪元。

此刻的郑和已判若两人。

他身上有多处伤疤,肤色因日晒变得黝黑,眼角透着疲惫。

看来,探索未知领域需付出相应代价。

李武看着郑和的模样,耐心安抚一阵,递上一杯清茶。

郑和接过茶杯,如饮酒般一饮而尽:“抱歉,海上太久,已习惯。”

李武并不介意,任由郑和平复情绪。

郑和坐定,缓缓讲述此次航海经历。

郑和舰队自两广及琼州启程,南下至满者伯夷帝国与南海诸国。

在此期间,郑和的生活相对安逸。

此地地理环境经前人证实,多数国家对大明态度尚可。

因此,郑和舰队得到极佳待遇。

但抵达印度后,便不再幸运。

起初在某土邦遭遇之事令郑和震惊:竟有人胆敢怠慢大明使团?

一时之间,郑和难以接受。

不过不久后,他逐渐适应这种状况。

印度境内不止一处土邦,郑和多次往返于三五邦之间,各邦对其态度冷漠。

郑和顺利完成补给采购,继续西行,最终到达**半岛,进入奥斯曼帝国管辖范围。

在此,他结识了由**信徒创立的国度。

大明船队中有些人相信某种超自然力量,便选择留在此地。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正值兴盛,远非日后与大清并称、被称为西亚病夫的模样。

李丹热情接待了他们,接纳愿意留下者进入智慧宫。

那时的埃及尚未开凿李伊士运河,郑和提议后,明军与奥斯曼劳工共同挖掘了一条新运河,这离不开郑和的疏通与游说。

借助这条运河,明舰队顺利抵达伊比利亚半岛,目睹了尚处雏形的西班牙帝国。

然而,郑和的航向逐渐偏移,一路向南到达非洲西海岸的好望角。

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当地少数几个王国。

郑和发现此地蕴藏丰富黄金,但当地人对他的货物兴趣寥寥,不久只能放弃。

郑和转向西方,在大西洋探索诸岛后于爱尔兰登岸。

这时,补给已尽,许多人死于坏血病。

他在英伦购入补给,以茶叶换取资源,几乎耗尽当地国力。

“果然,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深植于文化之中。”

李武听闻不禁感慨。

原计划继续西行的郑和,却因风暴被吹至法国。

在这里,他首次见识到玻璃。

“这种如水般透明之物实乃我朝从未见过。”

回忆此事,郑和仍感震撼。

他用瓷器换得玻璃及法王实验室支持,双方商定长期贸易。

随后,郑和前往北欧,经格陵兰岛抵达加拿大区域。

历史上,维京人也曾由此到达美洲,与因纽特人交流后返回北欧。

此次,郑和未施**,故与土着关系融洽。

*

郑和铭记李武提醒——新大陆居民携带未知疾病,对旧大陆病患缺乏免疫力。

他环绕北美一圈,在途经之地为接触者接种人痘,这是对抗天花的早期方法。

后来,美洲出现一种可怕疾病——梅毒。

船队十分之一成员因该病丧生。

当然,这十分之一指的并非最终结果,而是当前状况。事实上,在这次航行过程中,船队每次抵达陌生之地,都会因各种原因失去部分成员。

最终,郑和在巴拿马重建了舰队,凭借这支新式船队,一路抵达日本,又经由某半岛返回大明。

听完郑和的环球航行经历后,李武不禁感叹:“你这家伙确实绕了地球一圈啊!”

尽管像**、夏威夷以及澳洲等区域尚未被发现,但李武依旧深感震撼。以大明当时的科技水平而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而且,途中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是由郑和亲自走过。他在美洲大陆上徒步前进,将舰队改组成步兵,直至后来重新打造船只才能返回……

“辛苦了,郑和君,可你不能停歇。”李武拍拍郑和的肩膀说道。新一轮的大明扩张即将展开,而郑和作为环球航行者,对世界的认知至关重要,接下来的计划离不开他的参与。

郑和摊开自己手绘的地图说:“这是按我此次行程绘制的图,应该不会差太多,这些标记处便是沿途留下较多人员的地方。”

李武扫视地图上的标记,若这些地方都有大明子民定居,接下来的工作或许会顺利许多。

他即将开启全球征程,而这位熟知这一切的航海者显然是最佳人选。

“又要谈和?”

卡洛斯得知大明又要与满者伯夷帝国谈判时,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原本大明与满者伯夷帝国的谈判已严重制约了后者的发展,如今再加上之前的战败,满者伯夷帝国国力衰退,实力大幅削弱。

满者伯夷帝国根本没有谈判的资本,其赖以生存的舰队几乎全毁,至今未能完全恢复。

因此,一旦大明此时提出苛刻要求,满者伯夷帝国将无力抗拒。

然而,正因如此,满者伯夷帝国不得不谈判。

虚张声势成了他们唯一的手段。

大明对满者伯夷帝国的实力并不了解,只要对方表现出强大姿态,就能骗过大明,达成对自己有利的条件。

想到这里,卡洛斯只能硬着头皮去谈判。

但她不知道的是,李武此行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

李武前来寻求支持,因他志在开启大航海时代,将影响力扩展至全球,而此计划的首步便是掌控东南亚。此时的东南亚,能与大明抗衡的仅有满者伯夷帝国,因此李武势在必得。

抵达谈判处,李武未作多言便提出苛刻条件:要求满者伯夷帝国向大明的军舰及商船全面开放港口,免除检查货物,并对其兵役体系进行改革。

这些条款无一不在挑战满者伯夷帝国的核心利益,更进一步削弱其**。卡洛斯断然拒绝:“阁下的提议极为不合理,我方无法接受。”

李武对此早有预见,但深知满者伯夷帝国是其在东南亚扩张的重要障碍。他直言:“若贵方不愿合作,则战争将是唯一的出路。”

满者伯夷帝国曾与大明交战,深知其威胁,故欲消灭满者伯夷以巩固统治。卡洛斯虽表面镇定,内心却充满忧虑,“你们提出如此条件,还希望我们屈服?若开战,我方亦将全力以赴。”

李武对此毫不在意,他已构建起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即便满者伯夷帝国舰队仍保持原有实力或有所增强,也难逃败局。

卡洛斯听罢大为震怒,拍案而起:“这简直是羞辱!大明未免太过分了!”

李武早已料到这一反应,淡然一笑:“既如此,那唯有战争了,我们随时准备应战。”

谈判破裂后,李武立即着手整编舰队,驻扎在琼州岛的舰队迅速启航。得益于集体化生产模式,大明的**能力显着提升,即便技术层面尚未突破,李武依然成功组建了一支航母编队。

航母编队自港口出发,径直驶向中南半岛方向。这里是满者伯夷帝国的核心区域。

满者伯夷通过多次扩张,已掌控马六甲海峡与马来群岛,并将势力延伸至澳大利亚部分地区。自上次战败后,该国战略重心转向南方,澳大利亚成为其重要的战略缓冲区。

此次,满者伯夷帝国的主力舰几乎全毁,仅存的均为紧急建造的中小型舰艇。卡洛斯深知无**面抗衡大明,便集结所有战船及征召的商船,试图拖住敌人,为本国争取撤离时间。

李武舰队抵达中南半岛,编队包括一艘航母、一艘运输舰、五艘护卫舰、三艘战列舰、三艘驱逐舰、七艘侦察舰及数艘维修工程舰。而卡洛斯已准备好共计三十艘中型战船与五十多艘民船。

面对明显庞大的敌舰,卡洛斯嘴角微扬:“看来大明并未汲取教训。”上一次,大明因大型舰船劣势败给满者伯夷灵活的中小型舰艇,最终靠新型舰队与岸基支援取胜。

然而此刻,尽管大明拥有新式舰船,数量却远不及对手。且此地无大明领地,缺乏驻扎空间。

想到此,卡洛斯面露笑意:“或许我们还有逆转可能,至少能重创对方舰队,争取和平发展。”

一声令下,满者伯夷舰队迅速布阵,直扑敌军。民船与劳工则在后方慌忙列队。

“准备战斗!”

当熟悉的阴影再次浮现时,卡洛斯意识到低估了大明的实力。“他们怎会仍有空中力量?”

他难以置信地凝视着,敌方空中力量正缓缓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