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究竟凭借何物,使这些空中武器得以在海面上起航?
卡洛斯对这位昔日劲敌又增添了几分畏惧。
然而此刻,他已别无选择,敌军近在咫尺,箭已在弦不得不射!
更何况,自己正身处海上,只需让座舰稍作分散,还怕避不开敌方舰队不成?
想到此,卡洛斯命令舰队散开,以避开空中威胁及对面炮舰的攻击。
与此同时,满者伯夷帝国的舰队加速前进,从四面八方围攻李武的大明舰队,企图包抄。
远处,李武正通过望远镜观察这一切。
见状,李武不禁失笑:“就这?”
在他看来,毫无进步的国家理应是满者伯夷帝国,败了一次仍未改进战术,依旧沿用老套路。
这并非满者伯夷帝国的过错——败后新舰建造难以迅速完成,毕竟他们没有大明那样的规模化生产与优厚福利提升工人效率。
缺乏新型战舰,自然也不会有新式战术诞生。
李武下令:“战列舰与护卫舰,开炮!”
外围的护卫舰与中层的战列舰立即准备完毕,全力炮击敌阵。
此时,大明的火炮已由最初的强力火炮改良而成。
战列舰的主炮是李武改良后的荷兰红衣大炮,船首与船尾各一门,两侧各有三门副炮,为西班牙与葡萄牙的佛朗机炮。
前者火力凶猛,专攻大型舰船,数炮即可击毁敌舰。
后者威力稍逊但造价低廉,适合作为副炮。
佛朗机炮勉强能跟上满者伯夷中型舰船的速度,但主力输出还得靠护卫舰与驱逐舰。
护卫舰的主炮为佛朗机炮,副炮则是李武研发的轻型火炮。
这种轻炮威力虽不及前两者,但装填迅速且机动性强。
它正是针对中型舰船设计的。
至于驱逐舰,则未配备主炮,仅在两侧各装有七门轻炮。
李武将驱逐舰定义为速度快、火力一般,能与中型舰船交战且擅长游击的角色。
而护卫舰的作用,李武认为是介于高端与低端之间,平时护送商船或渔队,战时则充当多面手并牵制敌人。
侦察舰以速度见长,装甲薄弱,携带各类侦测设备,专司航海图更新、敌情报告与情报搜集。
战列舰则专注于火力压制,装甲厚重,战斗力极为强大。
战斗开始后,护卫舰与驱逐舰以轻型火炮瞄准中型舰船展开攻击,每发皆精准命中,摧毁目标。
佛朗机炮威力更甚,远超轻炮。
满者伯夷帝国的轻型舰船刚一出阵便损失惨重。
随着炮火连天,敌船接连沉没。
卡洛斯遥望战场,双目圆睁,满脸震惊。
这怎么可能!明军的火炮竟如此迅速!
卡洛斯意识到自己先前关于明军战术停滞的观点大错特错。
明军并非未升级战术,而是将之推至极限,无需再求改变。
此刻卡洛斯懊悔不已。
明**炮持续发射,敌舰不断被击沉。
后方刚整理完毕的民船预备队目睹此景,顿时陷入混乱。
卡洛斯本欲保留这些民船为后备,但形势逼迫他不得不将它们投入战场。
他眉头紧锁。
深知这些被强征的民船作用有限,仅能充当炮灰,且原计划不该如此急促部署。
然局势至此,已别无选择。
卡洛斯长叹一声,挥手道:“全军即刻撤至卡门岛,民船断后。”
此令下达,战斗舰上水手如释重负,仓皇逃窜。
而民船上的水手却面色惨白。
李武很快察觉这一情况。
想撤?
李武冷笑,撤得好,你撤往何处,我便追至何处,顺便占据你的撤退之地,届时谈判时便可获得更多领土。
想到此处,李武并未命舰队立即追击,而是集中火力对付逼近的民船。
尽管这些民船可能也是被迫征召,李武清楚此刻绝不能心慈手软。
先打击再安抚才有效,否则无论怎么做,都会落得不好的结果。
李武舰队对这些民船展开了猛烈炮击。
满者伯夷帝国被征召的平民目睹此景,胆小者已跪地哀号,口中念念有词却毫无效用。
炮弹呼啸而至,精准摧毁一艘敌舰。
木屑四溅,**漂浮海面,场景混乱不堪,鲜血、残肢与挣扎的落水者交织成一幅人间惨剧。
“投降免死!”
交锋后,李武把握机会高声呼喊。战场上仅剩的民夫已疲惫不堪,士气几近崩溃。听到李武的话,民夫们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李武悉数接纳,将降兵统一关押于舰队囚室。
李武无意苛待俘虏,一方面此举过于残忍,另一方面易引发强烈反抗。他此行意在建设与解放,而非掠夺或殖民。对被俘者给予基本待遇以稳定其情绪。
随后,李武下令舰队暂停推进,就近休整,停止对撤退敌军的追击。水战不同于陆战,难以追踪痕迹,错过时机便难再追击。
李武意图通过威逼**迫使俘虏透露敌军可能的藏身之处。他将俘虏集中管理,在限制自由的情况下保障其生活条件接近大明普通工人。这一举措令众人感动,李武自信此时全球唯有大明工人待遇最佳。
在压力下,俘虏很快交代出满者伯夷帝国全貌。李武命人绘制地图。
“根据俘虏情报,敌军应藏匿于此?”
李武审视地图,目光锁定一片岛屿群。惯用战术是利用群岛密集分布,小型舰船可轻易穿行,而航母无法进入。
若依此战术拦截明军,过去确难突破。但今日不同往昔,李武还有秘密力量——海军陆战队。
李武决定采取长期战略,与满者伯夷帝国展开岛屿争夺战,直至完全控制其领土。在航母编队引领进攻的同时,海军陆战队已紧随其后部署到位。经过调整,陆战队员迅速抵达战场。
李武随即下令让海军陆战队投入战斗。与此同时,海军基地内,卡洛斯眉头紧锁,思索应对之策。尽管岛屿能暂时延缓明军攻势,但长期消耗并非良策。作为本土作战,若明军全力推进,他深知难以抗衡。
“王室撤离进展如何?”卡洛斯再次发问,得到的回答依旧如此:大部分王室成员已转移,但相关设施、资源及文武官员等仍需时日准备与安置。这类事务繁琐复杂,短期内根本无法完成。
卡洛斯不确定还能拖延多久,但他明白时间所剩无几。
“报告!明军已开始进攻我方岛屿!”一名士兵急报。
卡洛斯震惊不已:“怎会如此!”
随即,他前往指挥中心调度兵力。此刻,岛屿局势混乱不堪,边境区域因遭空中轰炸陷入瘫痪,坚固堡垒在强大空袭下形同虚设。卡洛斯早有预判,未在外围建造传统碉堡,而是修建了独特的半地下防御工事。这种工事既能躲避袭击,也能在敌人登陆时提供火力支援,不过兵力分散成为其弱点。
李武命令对目标进行轰炸后,放弃传统防御策略,直接派遣海军陆战队发起登陆行动。登陆部队刚一上岸便遭到守**力阻击。明军陆战队身穿重甲强行突破防线。
满者伯夷帝国的床弩与火炮在此时倾力发射。这类重武器一旦命中,防线必然崩溃。若想克敌制胜,必须抓住机会发起强攻。
然而,海军陆战队并非寻常之师。他们迅速利用随身携带的藤牌搭建掩体,掩护部队逐步推进。与此同时,暴露目标的床弩与火炮亦被空降兵精准摧毁。
空降兵与海军陆战队密切协作,迅速掌控了第一区块的岛屿。这些外围岛屿的守备虽弱,但重型火力密集,旨在消耗明军实力。
按卡洛斯预估,此战过后明军应已损耗过半,无力再战。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明军稍作整顿便再度发起猛攻,着实让他震惊。
“这怎么可能?即便有舰炮支援,损失也不该如此惨重。”
事实上,李武早已部署新策略:于海军陆战队中加入少量工兵。占领岛屿后,工兵立即开辟平坦区域,为后续空中力量部署做好准备。
不久,这片群岛落入李武麾下明军之手。卡洛斯败退至后方重整防御。
李武对地形不熟,且不确定满者伯夷帝国余力几何,故暂未追击,计划以疑兵之计牵制明军,伺机反扑。
卡洛斯身为满者伯夷帝国皇室唯一可倚重的大将,此刻孤注一掷,甚至征调原本用于保护王室及官员的禁卫军作为最后防线。
李武的明军休整完毕,战斗力得以恢复。侦察显示其余主岛均有守军驻扎,硬攻代价高昂。加之李武无意彻底毁灭该国,欲以战促和。
李武派遣使者提议重启谈判。经历两场大战,卡洛斯对此次谈判毫无信心,担忧对方借此提出更苛刻条件或拖延时日。
卡洛斯试图反对这项提议,然而最终却因满者伯夷帝国新任皇帝波卡的到来而被迫接受。
波卡本已隐居澳大利亚,但得知能进行谈判后,欣喜若狂。
没有人愿意前往那个常被当作流放地的地方,更别说将其定为首都了。
波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谈判,并坚持亲自参与。
李武自然乐于接受这样的条件——即便失败,也能随时控制波卡。
于是,两国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