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的山路泥泞不堪,马蹄踩下去能带起巴掌大的泥块。李云龙勒住缰绳,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他掏出怀表看了看——下午三点二十分,比预定时间晚了将近一个钟头。这鬼天气,拖慢了整个东进纵队的速度。
\"团长,前面就是黑石岭了。\"侦察连长王虎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过了岭就是平原地区,敌军防御应该会更严密。\"
李云龙点点头,摘下军帽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自从军区决定向东拓展根据地以来,他的独立团作为先头部队已经连续行军七天。沿途拔掉了三个敌军据点,但自身伤亡也不小。最可惜的是三天前牺牲的炮连连长,那小子才二十二岁,打炮却是一把好手。
\"派两个侦察班前出探路,主力原地休整一小时。\"李云龙翻身下马,靴子陷进泥里差点拔不出来。
战士们三三两两坐在路边休息,有人啃着硬如石头的玉米饼子,有人抓紧时间补觉。炊事班支起大锅烧开水,里面飘着几片野菜叶子。李云龙走过去时,老班长正往锅里撒最后一把盐。
\"团长,喝口热汤吧。\"老班长舀了碗递过来,\"就是没啥油水...\"
李云龙接过来一饮而尽。汤淡得跟清水差不多,但好歹是热的。他拍了拍老班长的肩:\"等打下县城,我请你吃红烧肉。\"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李云龙条件反射地摸向腰间的驳壳枪,看清来人才松了口气——是派出去的侦察兵。
\"报告团长!\"侦察兵滚鞍下马,满脸是汗,\"黑石岭发现敌军工事,至少一个加强营!岭口还架了四门山炮!\"
李云龙眉头一皱。黑石岭是通往东部的必经之路,绕道要多走三天。更重要的是,纵队携带的粮食只够两天了。
\"走,去看看。\"
他带着几个营长摸到前沿观察点。望远镜里,黑石岭的防御工事一览无余——主峰上碉堡林立,铁丝网在雨后阳光下泛着冷光。岭口两侧的炮兵阵地伪装得很好,但炮管的反光还是暴露了位置。
\"他娘的,这是块硬骨头。\"一营长啐了一口。
李云龙没说话,继续观察着地形。黑石岭虽然险要,但并非无懈可击。他注意到,西侧山坡植被茂密,敌军似乎没有在那里布置重兵。
\"王虎,你带人从西坡摸上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条小路。\"李云龙收起望远镜,\"其他人做好强攻准备,吸引敌人注意力。\"
回到临时营地,李云龙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地图铺在块大青石上,几个营长围成一圈。
\"正面强攻伤亡太大,得想个法子调虎离山。\"李云龙用刺刀尖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二营今晚佯攻南坡,动静闹大点。一营和三营从西侧迂回,等敌人预备队被吸引过去再发起主攻。\"
\"团长,西坡太陡了,重武器上不去啊。\"三营长忧心忡忡。
李云龙咧嘴一笑:\"那就不要重武器。每人带五颗手榴弹,上刺刀!老子还就不信了,当年打鬼子都没怂过,现在能被几个蒋匪军拦住?\"
夜幕降临后,佯攻开始了。二营的战士们呐喊着冲向南山坡,机枪子弹打在岩石上迸出串串火星。敌军果然中计,探照灯全部转向南面,炮弹像不要钱似的往下砸。
与此同时,李云龙亲率主力悄悄向西坡移动。这里根本没有路,战士们抓着藤蔓和灌木往上爬,不时有人失足滑落。李云龙的掌心被荆棘划得鲜血淋漓,但他顾不上疼,咬着牙继续攀登。
爬到半山腰时,前方突然传来一声轻响——是王虎发出的信号!他们找到了一条采药人走的小路!
\"传下去,加快速度!\"李云龙压低声音命令。
凌晨三点,主攻部队终于摸到了敌军背后。借着月光,李云龙看见岭口的炮兵阵地只有零星几个哨兵,大部分敌人都去增援南坡了。
\"准备手榴弹...\"李云龙缓缓举起右手。
数十颗手榴弹同时飞向敌阵,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敌军还没反应过来,八路军已经挺着刺刀冲了上来。白刃战在狭窄的阵地上展开,李云龙一个突刺捅穿了个机枪手,滚烫的血喷了他一脸。
\"占领炮位!\"李云龙大喊。
战士们迅速控制了四门山炮,调转炮口就向主峰轰击。这下敌军彻底乱了套,腹背受敌之下很快溃不成军。天蒙蒙亮时,黑石岭终于插上了红旗。
清点战果时,李云龙却高兴不起来。虽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但部队伤亡近两百人,光军官就牺牲了七个。更麻烦的是,俘虏供认他们是整编第七师的部队,主力就在三十里外的县城里。
\"立即构筑防御工事。\"李云龙命令道,\"敌军肯定会反扑。\"
果然,中午时分,侦察兵报告发现敌军大规模调动。李云龙登上刚修复的观察哨,望远镜里出现了令他头皮发麻的景象——至少两个团的兵力正浩浩荡荡向黑石岭开来,后面还跟着十几辆装甲车。
\"准备撤退。\"李云龙放下望远镜,声音异常平静。
\"撤?\"赵刚难以置信,\"我们好不容易才...\"
\"老赵,你看看这个。\"李云龙把望远镜递给他,\"咱们这点人,守不住的。\"